寧蘭君聽完之後,問道:“那傳言中的雪花案又是怎麼回事?”
“雪花案,乃是嘉明一朝知名度僅次於首案的第二案。”
寧蘭君張了張嘴吧:“竟然能排第二。”
沈長卿娓娓道來:“燕國臣服大夏之後,到了嘉明一朝,形勢已經變了。
朝中出現了一些削弱地方實力派的大臣。這些人主張,應該撕毀當年和燕國的約法三章,大夏進隊進駐燕國,中央直接認命大臣,統治燕國。
可一派堅決不同意這個方案,兩派鬧得不可開交。
當時也有勳貴參與其中,更夾雜著複雜的黨爭和嘉明帝地位穩固的問題。
讓這件事,在當時搞的沸沸揚揚。”
寧蘭君疑惑的問:“黨爭屬下能理解,那嘉明帝地位穩固是怎麼回事?”
“嘉明帝當初能當上皇帝,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他不是最佳人選,他在所有競爭者中,實力也非最強,考的隻是老皇帝的一紙詔書。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不服。
那時候,嘉明帝沒什麼依仗,地位不穩。
燕王的事情,也成了博弈的籌碼。
嘉明帝有意拉攏燕王支持自己,而那些沒有當上皇帝的強力競爭者,則是瘋狂攻擊燕王。
一場圍繞,是否取消當年約法三章的爭鬥,就這麼開始了。”
寧蘭君等的聽明白了:“那最後的結果呢?”
“燕王當時的處境,就顯的非常危險好尷尬,他成了整個朝堂風暴眼。
主張取消當年約法三章的人,強烈要求燕王進京。
嘉明帝不同意,但一頂不住壓力,隻得同意了。
一道聖旨,下給當時的燕王。
燕王以身體為由推辭了,但也不得不派人進宮。
當時進宮的是燕王妃。”
寧蘭君能想象的出來,這一趟永安城之行,是何等的危險。
一個女人能有如此魄力,以及願意為了燕王孤身前往,不得不讓人敬佩。
“樓主,那後來呢?”
“燕王妃進宮,結果在三後死於皇宮。
當晚上八月,大血紛飛。
這便是當年轟動一時的雪花案。”
一個王妃死在皇宮,這事消不了。
寧蘭君馬上又問:“這事怎麼平息的?”
“一個王妃死在皇宮,弄不好,燕王直接怒而起兵,這對當時的嘉明帝來非常不利。
當當時的嘉明帝還是很有魄力的,借助道門的力量,以及靠著幾位仙帝老臣,穩住局勢。
當年的勳貴,王爺,以嘉明帝當年的競爭對手,全都殺的人頭滾滾。
並向燕王承諾,他在位期間,不會有一兵一卒進入燕國境內。
這才勉強平息了當時的事件。”
寧蘭君感歎了一聲道:“當年殺了王妃的凶手,應該沒有抓住吧?”
沈長卿搖頭:“沒有,至今成迷。”
“所以那些傳言才,是燕王複仇?”
沈長卿點點頭:“對。”
“興安王在當時是什麼角色?”
沈長卿想了想:“當時,很多勳貴以及皇親國戚都支持嘉明帝對手慶王,當年慶王是最有可能坐上皇位的人。再加上,慶王背後,站著世家,還有慶王母親背後的龐大勢力,那時候沒人看好嘉明帝,站在他那邊的根本沒幾個人。當時的興安王,便站在嘉明帝對麵,極力主張對閻王開戰,一舉平定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