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農村來到G城這十幾年,我們G城變化太快了。
就像唐代詩人孟浩然五言絕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對於中國城市近十幾年飛速發展而言,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發展,讓曾經的許多事物成為雲煙。十幾年,之於城市,無非一瞬,但之於我們,這十年,變的是發展的腳步,從不停息。
那些消失了的來則是為了紀念。事實上,經過十年的發展,G城市的許多地標如今都已消失,留下的,隻有我們口中常常念叨的那幾個字。
如今我們在乘坐公交,或是互相交流時,仍會把當時地標的稱謂掛在嘴邊。而早已成為曆史等名稱,現在卻仍然被公交公司用作公交站點。
發展曆程中,G城市還有許多的地標已經消失:G城人的商品批發商業街,曾經的必逛之地,現已重生為新的“商業步行街”,但過去那種逛街的情趣,如今卻一去不返。
如今隨著G城城市軌道交通以及人民大道建設,曾經大街邊紅火螺螄、小地主狗肉、王媽媽排骨等夜市攤點再難尋覓。
老城中心曾經的商鋪密集,商品琳琅滿目,作為曾經最重要的人行樞紐,這裏承載了太多G城人逛街的記憶,大型購物商城——老百貨大樓也從單一變成城市四麵八方的輻射!
G城大型棚戶區,以及那些曾經為G城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工廠:發電廠、印刷廠、電線廠、鋁廠、鋼廠、輪胎廠、拖拉機廠……
許多被淘汰,已經拆除。在奉獻完自身的光和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之後,以上這一切的一切,作為一代G城人的記憶,永遠的從G城這座城市中消失了。那些兒時的美食,那些曾經的念想,那些過去的過去,終將隨著新生而消逝。
城市的發展不可阻擋,但我們的情懷卻可以作為一種文化,一直印刻在G城這座城市的心髒之中。
那些擴散了的商圈,作為一種深入G城人骨髓的文化。
曾幾何時,G城市可逛的地方很少,那時候的逛街基本代表著特定的地方——城中心的商圈,除此外,再也難以找到另一個商圈,獲取另一種選擇。
然而經過十年發展,如今G城市裏的商圈數量已是今非昔比,而“逛街”這個詞也代表了更多的意義。除了以上幾個傳統商圈外,新晉崛起的商圈十幾個,城市在擴容,在變大。
不必再拘泥於某個特殊的時間和地點,隨時隨地便能享受到這些商圈帶給我們的便利,但卻少了一絲熱情。
在這些商圈擴散開來後褪去了那種狂熱,曾經那種難掩的激動不會再溢於言表,但是G城終於迎來了繁華。這樣的繁華讓G城這座城市更有修養,我們終於可以享受更慢的生活,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讀書品茶。
事實上以上所有述說的商圈全部為狹義上的商圈,歸於廣義的話,商圈實際上代表著G城市民的生活空間。如今我們的生活空間已經大大增加了,但我們的生活成本卻大大減少了。在我們終於能夠淡然麵對逛街的喜悅,淡定地享受這些商圈所帶來的便利時,G城這座城市也終於步入了成熟。
那些曾經的地標已經消失,不如說它們在G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經曆了某種意義上的重生。
G城地鐵已經開通,李偉和他父親李董的陽光集團也在G城的棚戶區開辟出新城。
加上我幫助陽光集團開辟出來的三灣河濕地公園,更加擴展出來的區域開發的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