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府的繡娘每年都是從城裏的繡房裏選拔的,光府裏給自家人做衣裳的繡娘就有十幾號人,負責從老爺夫人的華服到一眾奴役的粗衣都是出自府裏繡娘的手。
而且要求繡娘要年輕,一般結婚生子之後就會安排出府了。
主要是因為一方麵大戶人家的衣服製作複雜,且耐不得錯處,眼睛必須能經受得住一天長時間的使用,畢竟一天天的都得眼巴巴地盯著手上的繡活兒。如果繡房裏的女人一旦要結婚生子,那麼立刻就會被認為眼神兒不行了,做不來這麼複雜繁瑣的手藝了。
所以每年基本上都會來一次這樣的選拔,挑選新的繡娘進府。來替換那些年紀稍長或者嫁人生子的繡娘,二是有一些品德敗壞、目的不純想攀附高門的,也要早早的趕出府以免壞了府裏的風氣。
今年,鄂府要替換兩個繡娘,都是在籌劃做人婦了。
另外繡房的管事,原來的碧娘子因為生的豔色嬌媚,長時間來被夫人所不喜,去年也被夫人找了個由頭嫁到了鄂家有姻親的一家府裏的管事,也算是落了個善終,去過平凡小日子了。
所以,今年不隻是要招兩個繡娘,還要從原來幹得好的繡娘裏挑一個升做管事,來掌管繡房的所有進項,以及和府裏的老爺夫人們打交道。
鄂府的老公爺鄂堯輔是先皇開國時的得力猛將,被民間封為開國四大戰神之一,也被先皇賜予侯爵世襲罔替,但是建國之後就比較少上戰場了。
當今的皇上14歲就登基,朝政開始的時候一直把持在護國公榮元欽手裏。但是小皇帝一直對於朝政把持在別人手裏很不滿意。一開始是和榮元欽對著幹,後來發現光對著幹也沒用,權力不在自己手裏,每次吃虧的還是自己。
於是私下裏,就和還存活於世的兩大戰神:一是鄂府的老公爺鄂堯輔,另外還有褚家的老公爺褚萬化,也是當朝第一武將世家聯合。
終於在小皇帝差不多成年的時候扳倒了護國公榮元欽。
當時榮元欽正在率領部隊突圍草原布切兒部落,生擒賊首班師回朝的時候,結果摔下馬身亡。
可是當時,趁著護國公戰死沙場的壯烈事跡還沒傳入京城的時候。所有的言官和最有勢力的兩家武將鄂家和褚家聯合上書斥責護國公近幾年來驕奢**、萎靡不堪、貪汙盜國的卑劣行徑。
英雄馬革裹屍就變成了萬人唾棄,屍首甚至都沒能回歸故土,幾個老手下把他在草原草草埋葬就各謀生路了。護國公的一家兒女妻小,成年男子下了大獄發配邊疆,妻女淪落青樓謀生,就連被護國公舉薦入宮的當朝皇後沒過幾年也入了冷宮。
一朝夕替,政局扭轉,本來要看護國公榮元欽臉色行事的鄂家和褚家就變成了當朝最有權勢的兩家,深受皇帝信賴。
但是隨著最大的開國武將身負辱名戰死沙場,剩下的兩家也並沒有之前想象的好過。
一是因為開國後政局雖然依舊動蕩,可各地勢力都逐漸屈服中央,整個國家相對安定很少有大的戰亂,武將的地位也沒有之前那麼受皇帝依賴;
二是在扳倒榮元欽的整個過程中,言官們沒少出力,深得小皇帝的心,長期入主中原使得皇室也愈加重視文化的重要性,重視科舉人才,使得整個朝局現在雖然是鄂家和褚家作為武將的代表在朝堂上和文官們各列一席,但勢力卻愈加力不從心。
鄂家老公爺很快察覺到這一點,把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嫡長子鄂如忠,也就是現在的鄂府公爺。鄂如忠雖說從小學的也是武,下麵的兩個弟弟也一直駐紮在沙場邊疆為國守門,但是後來受老公爺指導開始主攻時局和朝政,成爵的那一天就順勢娶了首輔的女兒,當時京城最盛的才女宮豔靈。
自此,下麵兒孫輩的教導也開始偏向文,甚至在自己家裏開了學堂,鄂家想謀得的是皇帝的世襲榮寵,深諳時局變化朝堂勢力必將轉向文官手裏,審時度勢,兒孫輩都開始走科舉的路子。
而與之相對的褚家則是走了另外一條路,褚家老公爺褚萬化依舊秉持武將思路,多生多養,家裏生一大窩子的男孩子,出生就扔到軍營裏,以武將發家就以武將獲得世襲榮寵,準備在武將這條路上死磕。
但近兩年在朝堂上的影響力確實是越來越不如鄂家了。
說起為什麼範希希一個宮女為什麼會對朝局這麼了解,主要是因為範希希很八卦。不過範希希倒也不是天生八卦,也是在後宮裏跟著王秉立慢慢學會的。
在後宮裏,八卦就是信息,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後宮裏的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