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1 / 3)

這件事上,苗夫人拿捏的更準,聖上最近雖感念徐皇後,有心再次讓徐家與自己的一位皇子結親,但畢竟不想對不起先皇後,這個皇子他選得很謹慎。

其實也沒什麼可選擇的,適齡的皇子隻有兩位。

不出幾日,消息傳到春華宮,聖上為三皇子趙謹和徐幼容賜婚。

苗夫人大吃一驚,她以為這個時候去找聖上賜婚,必定引起懷疑,聖上也不會這麼輕易答應,反倒可能弄巧成拙,卻不想聖上還真的為三皇子賜了婚。

所以說,要論拿捏聖上的心思,終究沒有人能比得過長公主。

她早就知道此時陳貴妃去求聖上必定引起懷疑,但是她不怕懷疑,這個時候,若是還想讓自己表現得置身事外,無欲無求才怪了。重要的是,聖上起了懷疑之後,還會不會賜婚,隻要他肯賜婚,三皇子的勝算便又多了一成。

聖上為三皇子賜婚的消息不出幾日便傳遍了京城,蔣曄聽過也就忘了,並未放在心上。

德生回來了,可是帶回來的消息卻讓蔣暉犯了難。

苗紹卿答應往嘉峪關運送三萬石糧食,但是在將苗頌文安全送出京城之外,他要與蔣家結盟,而結盟最常見的辦法便是結親,他想把女兒嫁給蔣晨。

蔣暉接到信件後一直在發愁,找苗紹卿借糧是迫不得已,聖上這些年雖然沒有動這些世族,但是豪門大族割據一方,影響政務,眾人心知肚明,這樣的狀況不可能持續太久,朝廷早晚要清算世族,是以蔣家不願與世族結盟。

而苗紹卿顯然也看出了這一點,打算為苗家在尋一個可靠的支撐,就在此時,蔣家送上門來了。

此事事關蔣家命運,蔣暉做不了決定,隻能去問老太太。

待他將苗紹卿的意思表明後,老太太沉默半晌,看向他問道:“你可知道,為何從你父親起,我為蔣家選的兒媳都非大族出身?”

“祖母想必早就看出了這些豪門世族幹擾朝政,早晚會被朝廷清算。”

“不錯!”老太太微微點頭:“聖上剛登基時,有心拿徐家開刀,不曾想徐皇後先難產了,徐家的事也就不了了之,隻是徐家也已經不複往昔了。其餘各大家族,有徐家這個前車之鑒,自然要求自保,就是在那個時候,苗氏送了苗夫人入宮,其他幾個家族也互相聯姻,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勢,幾大家族聯合起來,沒有人能動得了他們。聖上這些年處處為這些大族掣肘,卻也無可奈何,隻是這些大族越發張狂,甚至直接影響國政,早晚要被清算,首當其衝便是鍾氏和苗氏,他們一個盤踞登州多年,登州刺史也要看鍾家臉色行事,一個居於豫州,豫州刺史更是出自苗氏,儼然是一方之王,朝廷怎麼會允許他們一直存在下去?”

“祖母的意思我明白,隻是如今邊境無糧,朝廷無糧,羌族,戎族又虎視眈眈,叔父多次來信,若是再無糧草運至邊境,隻怕邊境難守。”這正是朝廷不能再允許這些豪門大族繼續存在下去的原因,朝廷無糧,百姓無糧,他們的倉庫卻滿得往外流,三萬石糧食,苗紹卿毫不猶豫便答應了,豫州究竟還藏了多少私糧,或者說,苗家還藏了多少私糧?蔣暉不敢想,這事聖上到底知道多少,他也不敢推測。

老太太聞言歎息一聲:“一邊是國,一邊是家。你若是答應了,將來朝廷清算豪族,蔣家必定受其牽連;你若是不答應,邊境無糧,若是真的守不住,國土將失,生靈塗炭。”

老太太一番話,蔣暉醍醐灌頂,默然良久,看向老太太,鄭重說道:“無國,何來家?隻求祖母不要怪我。”

老太太輕輕搖頭:‘我早知你要這樣選,若是我真的隻看重這個家,就不會把我所有的兒子都送到戰場上去。”

蔣暉頓覺眼眶一酸,看著已經盡顯老態的祖母,幹枯的臉上卻依然是鄭重之色,起身恭敬地行了大禮。

蔣暉離開不久,老太太將李慕亭叫了來,畢竟是蔣晨的婚事,雖由不得他們作主,終究還是要跟她說一聲。

李慕亭這些日子常往外跑,蔣曄的婚事忽然飛了,蔣晨的婚事又沒著落,她心裏著急,便在家裏坐不住。今日忽然聽到老太太叫她,心中一個激靈,暗想不會是老太太知道了自己不滿意沈玉文又去相看的事吧?這麼一想,便難免有幾分忐忑,隻是想起蔣晨臨行前特地跟自己說過的,絕不會娶沈玉文,李慕亭便又多了幾分底氣,老太太若是問起,便說這也是蔣晨的意思,她到底是開明的人,總不至於強迫蔣晨娶一個他不願娶的女子。

李慕亭到安遠閣的時候,心思已經飛快地轉了好幾個彎,見了老太太,卻見她臉色有些凝重,頓覺自己大概猜對了,便恭敬問安後坐在了左邊的椅子上,微微低著頭,等著老太太訓話。

卻不想老太太看她一會兒,卻忽然命她帶來的那些人都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