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嘴坳頂早已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
馬成戰伏在雪地雙手搓了一把凍僵的麵頰、仰頭猛灌一口燒酒,強勁的酒力頃刻間就湧上頭,渾身上下瞬間一陣暖和,這公子哥從小錦衣玉食,無憂無慮、曾幾何時吃過這般苦頭!但一想到此戰事關大宋存亡、如果事成!光宗耀祖自不必說,那可是為朝廷立了不世之功,想想就不能自已!
鵝毛大雪還在不停地漫天飛舞,他輕聲嘀咕:“依照張公子的算計,大雪已連下多日,遼寇鐵騎應該就是這兩天過鷹嘴坳,怎地還不見動靜?”
鷹嘴坳由北向南的入口東側四裏地,是一片地勢崎嶇的丘陵,稀稀落落的幾株胡楊散布山頭,連日的大雪早就淹沒了本就稀疏的草木。遠遠眺望就如剛出籠的雪白饅頭一般,誰也不會想到這裏竟然匿伏了宋軍兩萬人馬!
狄青身著青色鐵甲、盤坐雪地一臉輕鬆地喝著小酒,引得身邊不少宋軍老將詫異的眼神!
私下裏輕輕地竊竊私語:朝廷這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竟讓這弱冠後生當主將!真是拿軍國大事當兒戲!
也有的老兵說這後生不一般,大戰在即還能如此鎮定!以後定可堪當大用。
其實隻有狄青自己知道心裏慌得一匹!
沒有誰有他的壓力大:鷹嘴坳設伏是自己提出來的,此戰如若失利!自己將是千夫所指的千古罪人。劉呼耽帶著幾個親隨正在來回巡查伏兵的狀況,兩萬人馬必須人銜草馬銜環,不能發出半點聲響,否則出一點點差池,帶來的將是滅頂之災!
‘嗒嗒嗒......’
遠處跑來兩匹快馬,直至狄青跟前下馬施禮:“稟告將軍,遼寇大隊人馬正朝我太原府迫近,戰旗遮天蔽日、目測不少於三四萬鐵騎,已至四環嶺、距此處還有九十餘裏。”
這時已近辰時、遼寇鐵騎奔至鷹嘴坳或已黃昏!真是天助我也、狄青心中一喜,道:“再探,待敵軍近至三十裏回報。”
他扭頭吩咐身旁的副將:“給坳中馬將軍、金將軍發響箭預警。”
“啾....啾....啾...”
弓箭手三發響箭帶著刺耳的破空聲射向鷹嘴坳上空。
正在鷹嘴坳頂絮絮叨叨的馬成戰心頭一震:來了!
四環嶺山腳下一條十來丈的土路直通太原府,遼寇鐵騎呈長蛇隊形如奔雷般呼嘯而過,所經之處、馬蹄刨起的雪花濺開一團白霧!
細細看來讓人大吃一驚:幾萬鐵騎飛速行進中竟能保持數騎並排的隊形,如果沒有長期的訓練實戰、想達到如此境界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中間數杆黑色旌旗若隱若現,氣勢如虹,遠遠望去就如一團快速移動的巨大白雲!堪比妖兵下界!
耶律信丹身為大軍主將,被一群精幹的契丹武士親隨,護在隊伍中間位置隨大軍快速狂奔。
“嗒嗒嗒...”
一騎快馬飛速地從寂靜的鷹嘴坳穿過直奔太原府城門,騎馬的宋兵背後插了一麵三角小黃旗,這是狄青給鷹嘴坳頂的伏兵信號:遼寇大軍已近至十裏!
馬成戰見狀、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向坳頂的宋軍打了個手勢,左右兩側的萬餘伏兵知道大戰在即,開始做最後的準備:弓箭手拉弓上弦、負責火油桶、滾木、矩石的宋軍訓練有素地將器具移至拋發位置,卡好觸發木具、手握麻繩,隻待主將發令。
過了前麵的鷹嘴坳再行三十裏便是太原府城門,戰馬上的耶律信丹漸漸地露出了狂熱的笑容。
這些年雖然一直駐防西夏邊境,但他時時刻刻未曾忘懷這裏的一山一木、當年自己身為副將跟隨北院大王蕭撻凜征戰太原府,北大王蕭撻凜就是在這太原城下中箭身亡。自己受他臨死推薦才能當上一軍主將,一路爬升才到如今名震大遼的金吾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