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時間過去了一個月,丁卯科的新進士們陸續接到了吏部任命,進翰林院的、去外地府縣上任的,一個個喜氣洋洋地上任去了。
楊雲一直住在東吳會館,這一個月他沒有主動去吏部,吏部也沒有找他,就這樣被掛了起來。
這倒正遂了楊雲的心願,如果吏部真的有任命給他,他還要想辦法退卻掉。做大陳的官可是很危險的,一旦北梁大軍南下,成為炮灰的可能性非常高。
頂著新科探花的名頭,這些天楊雲在天寧城中走朋會友,上至朝廷高官,下到三教九流的頭麵人物,他都投個帖子上門拜訪。即使是大陳的宰相,也不會一點麵子都不給地將他拒之門外,至於那些底層的人物,就更加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誰也不知道楊雲的打算是什麼,如果說他想在大陳為官,直接去找吏部才對,而且一甲進士受封什麼官職,都有定例可循,也不需要太費勁地活動,一般都是直接進翰林院當個正七品編修。如果楊雲不是吳國人,身份特殊,吏部的任命公文早就下來了。
如果楊雲打算回吳國,現在他的聲名已經足夠了,並不需要結交大陳的公卿,更何況他拜訪的對象還有很多不入流的人物。
這一日,郭通終於忍不住問道:“楊賢弟,你到底是有什麼打算?是從此留在大陳還是回吳國?”
“郭大哥,你給我參謀一下,是回吳國還是留下來?”
“這個嘛,不太好說,留下有留下的好處,大陳比吳國大十幾倍嘛,以後的前途也更大。不過吳國到底是我們出身的國家,而且親人朋友都在那裏。”郭通的言下之意,其實還是希望楊雲能回去。
郭通的話勾起了楊雲的思鄉之情,掰著手指頭算算,離開家外出遊學已經有六個月了,自己出門的時候說,少則六個月,多則一年就回去,現在半年已經過去了。
也不知道自己托人捎回去的家信,家裏收到沒有?父母的身體怎麼樣,大哥的親事應該會等自己回去才辦吧,還有二哥和小妹,自己給他們留下的功法練得如何了。
還有孟超應該已經娶到章小姐了吧,如果他動作快,現在說不定章小姐肚子裏都有小寶寶了,四海盟是不是還在找連平源的麻煩。
想到四海盟,楊雲微微皺起了眉頭。
經過這段時間,楊雲對大陳的朝野局勢都有了一定了解,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武林中的那些事情。
他這才知道,四海盟的勢力遠遠超出原來的想像。
如果說在吳國,四海盟還隻是一個比較強勢的武林幫派的話,在大陳天瀾江沿線的七個州,四海盟已經是一個誰都無法忽視的龐然大物。
四海盟主仇天烽,此人的經曆也是一個傳奇。四海盟原本是個有一百多年曆史的幫派,在大陳勉強能擠進一流的行列,但勢力比它大的幫派至少也有十幾個。
仇天烽三十六歲接掌四海盟時,誰都沒看出來這個各方麵都普普通通的人有何特長,武功還可以,勉強算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朝花夕拾堂在評點江南武林前五百成名高手的小冊子裏,曾經在最後一頁出現過仇天烽的名字。
長相也普普通通,既不英俊,但也說不上醜陋,沒有什麼英雄氣概,也沒有什麼突出的武林事跡,也許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普通,盟中的幾位長老才會在上任盟主和人鬥掌身亡後,把他推舉上位吧。
接下來的十年四海盟勢頭平穩,仇天烽這個盟主沒有什麼存在感,幾乎所有的事務都是幾位長老和堂主打理的。可是接下來,仇天烽四十六歲的時候終於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