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朝天變(1 / 2)

更新時間:2013-08-21

浩元國慶明十五年,皇上病重,遂召見內侍戚瀘允和皇後的父親程登賀,封內侍戚瀘允為輔政大臣。加封禁衛軍統領程登賀為大將軍執掌全**隊。接著又下旨傳位於兩歲的嫡皇長子。不到一月皇上駕崩,之後兩歲的小皇帝繼位。皇太後垂簾聽政。

這內侍戚瀘允原本官位不高,但對先皇忠心耿耿,且以書法聞名。先皇在時,常代擬詔書。慶明十年,先皇的三個封王的兄弟發動叛亂,雖然仗打了三四年,終於將叛亂鎮壓下去。但皇上身體日漸衰微,由於這三王都是皇上的親兄弟,且又曾手握軍權。因此,叛亂過後,皇上便不再輕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帶兵的將軍。

也正是這個原因,皇上臨終前居然封了一個毫無根基的小官做輔政大臣。並把皇後的父親,一個從未曾領兵打仗的禁衛軍統領程登賀封為大將軍。想著自己年幼的皇兒將來好掌控一些。然而兩歲的小皇帝繼位後,陳登賀在一次例行巡查邊境駐軍時,突然被駐軍將領扣押。為首的將領叫陳忠,隨後陳忠以“清君側,誅叛逆”為名聯合其他一些別有用心的將領和地方官員組成一支“討逆軍”。同時招兵買馬、攻占城池,向京城方向殺來。

消息傳入宮中,皇太後憂心如焚,病倒在床。兩歲的小皇帝自然不頂用。因此實際上執掌玉璽發布詔書的居然是五歲的月霞公主。月霞公主和兩歲的小皇帝同是皇太後所生。皇太後生病之後玉璽便交到月霞公主手上。開始時,公主趁母後清醒時,將朝臣的奏議說給母後聽,母後定下詔書內容,公主就讓人擬出詔書。然後自己拿出玉璽蓋上皇印。

月霞公主十分聰明且頗有心計。三歲時便能識字背書,其母後為月霞公主身邊配有四位教養女官,公主琴棋書畫學得都很快。如今代母後處理朝政。每逢官員啟奏時,便讓四位教養女官一起在旁侍立。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便打破沙鍋問到底,讓那奏事官員講個明白。散朝後再傾聽教養女官細細地分析。因此,半年後,月霞公主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不凡的見解。皇太後也就放手讓她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獨自處理。

隨著戰事吃緊,各地的奏報像雪片一樣飛來。皇太後心情煩躁,不願理朝政,就漸漸地把大大小小的事都推給月霞公主。月霞公主倒是精力旺盛地四處跑來跑去。早晨到大殿聽朝臣奏議,發布皇命或詔書。午後去先皇的書房與四位教養女官一起看奏章。晚飯之後去看望母後和弟弟,順便向母後說一些朝中大事,回到自己的宮內要再練一會兒劍,這才上床休息。戰事開始之後,各地逃難的流民不斷湧向京城,而京城裏的糧食日見短缺,月霞公主有時會走出皇宮親自開倉放糧。甚至率領大臣們到京城附近的田地,了解莊稼的長勢情況。

總的來說,月霞公主將朝政打理得算是很不錯了,月霞公主在內憂外患之下整整堅持了三年,叛軍最終還是包圍了京城。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這時候那個忠心耿耿的輔政大臣戚瀘允,竟然買通小皇帝身邊的宮女,殺死小皇帝後,取了首級,一直跑到京城城門之下,讓守門的禁衛軍打開城門,自己出城投敵了。

月霞公主見到弟弟的屍體悲痛不已,又聽說叛軍已經進城,急令關閉皇宮宮門。

皇宮內人人慌亂,皇太後在**喝令所有嬪妃賜白綾自盡,讓太監宮女傳所有皇子、公主到太**中來。不一會兒,奶嬤們抱著年幼的皇子公主,女官們手牽著較年長的皇子公主紛紛來到太**中。

皇太後道:“今日皇宮將破,賊人終不會放過我等。與其百般受辱而死,不如全都自盡於此地。”說罷,命身邊的八位貼身宮女,將所有人斬殺,一時間慘叫聲、哭泣聲、求饒聲響成一片。八位宮女手中揮劍,將宮內之人一一殺死。月霞公主來到太**中時,見到地上躺滿屍體。太後已經殺紅了眼,下令將月霞公主斬殺,公主的一位教養女官拉著公主,一邊閃避宮女刺來的劍,一邊高聲向太後求饒。

皇太後厲聲喝道:“程英!你是我的親堂妹,我素日在族中見你品行端方,遂讓你在宮中擔任女官,教養小公主,難道今日你要將小公主獻與賊人邀功嗎?”

程英跪在地上哭道:“太後,程英豈是那種見利忘義的奸險小人,程英與小公主相處日久情深,願拚死將小公主送出宮外,即使天不遂願,我自會與小公主一起自盡,決不落於賊人之手。”說罷,伏地磕頭,痛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