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佛與心魔(1 / 3)

白庸緩緩道:“那禪詩中寫‘有一魚兮偉莫裁,下線何曾釣得來。千尺絲綸直下垂,滿船空載月明歸’。千尺魚線,釣的是什麼?願者上鉤耳。‘問我生涯隻是船,除卻蓑衣無可傳’這一句就更明顯了。”

這些詩句源自德誠禪師,這位禪師在華亭擺渡了三十年光陰,他一邊擺渡,一邊等待適合於自己的接替人。這個期間,除了隨緣度人,他寫了大量詩偈,那些寫在牆上的禪詩就是其中之一,關於他授徒還有一個典故。

據傳夾山禪師受人指引,前來向德誠禪師化身的船子和尚請教。

船子和尚一見,就問:“大德住什麼寺?”

夾山禪師知道船子和尚是在考驗自己,就跟船子和尚說起機峰轉語,於是他回答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又問:“不似個什麼?”

夾山禪師答:“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問:“什處學得來?”

夾山禪師答:“非耳目之所到。”他這是在反擊老和尚,你不要認為高明,也許你還不如我懂

船子和尚奚落說:“一句合頭語,萬劫係驢橛。”

(你這樣背誦經書,好象一個橛子栓住一頭笨驢,一萬年也掙脫不了束縛。過於執著於書麵上的法,體會不到自己的法。)

船子和尚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我垂下漁線千尺,就想在深潭釣魚,我知道潭水的深淺和魚的大小,現在魚離鉤隻有三寸了,你有什麼話要說?

夾山禪師知道船子和尚說的是雙關語,他剛要開口回答,卻被船子和尚一橈打落水中。

夾山禪師成了落湯雞,他慌忙抓住船舷,正準備爬上船,船子和尚催促:“道道”

這是催促他快回答,夾山禪師正想開口,船子和尚又舉起槳把他打到水裏。

試想一個人一肚子學問,站在他旁邊,跟他對答,突然啪嗒把人打到水中,等他掙紮了半天冒上來,這一下學問到哪裏去了?早到九霄雲外去了,什麼妄念都清淨了,德誠禪師就用這個辦法點化對方。

佛學三藏十二部,唯識、真如、般若,夾山禪師道理什麼都會,都清楚得很,非要把他這些都打掉,打到水裏去了,連呼吸也來不及,思想也來不及,等他冒上頭來,你說你說他要講般若啊船子德誠禪師又把他打下去了,再冒上來時,他說不出來了,這一下,夾山禪師終於在沉浮起落間豁然大悟,於是點頭三下,表示自己已經明白。

有無不二,起落不二,一切對立,無不如此。他說的是“不二法門”,隻有悟入“不二”,才是真入佛境。

船子和尚說:“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我坐在岸邊,拿著魚杆釣魚,我隨意舞弄我的魚杆,等於我們打坐、做功夫,煉氣功也好,念佛也好,空也好,不犯清波意自殊,你怕什麼妄念,妄念從來不相幹。)

夾山禪師接著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

你要是把釣魚竿和絲線都丟掉,又如何呢?剛才船子和尚告訴他用功的方法,還有一條釣絲在那裏。

船子和尚道:“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

(丟掉魚線,你說空也不對,有也不是。非空非有,任運自在。)

夾山禪師領悟道:“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

(你說的話好象有玄機其實沒什麼,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船子和尚知道夾山禪師已悟,如釋重負,說道:“釣盡江波,金鱗始遇。”

(我整天在這裏釣魚,今天終於遇到一條金鱗大魚。)

夾山禪師聽到船子和尚在變相表揚自己,便掩上耳朵,不去聽。

船子和尚於是讚歎道:“如是,如是。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這句語帶雙關,因為夾山禪師名氣太大,所以吩咐他,此去要隱姓埋名,躲起來,不要讓人知道。又暗指,心境完全住在空裏頭也不對。

最後囑咐道:“吾三十年在藥山,隻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這是叮囑對方,不要讓祖師的大法斷絕了。

夾山禪師聽了,於是辭行,上路時卻忍不住頻頻回顧,一方麵舍不得師父,一方麵心中懷疑:難道佛法就是這樣的嗎?

船子和尚看在眼裏,知道對方心中尚有一絲疑問,不敢完全承當,於是便大聲喊道:“和尚”

夾山禪師一聽,立即回頭。隻見船子和尚豎起槳來,說道:“汝將謂別有?”

(你認為我還有秘密不傳給你嗎?)

說完他就將船覆過來,沒水而逝。

德誠禪師用生命告訴夾山,不要顛倒妄想,不要有所懷疑。真正禪悟的人,就是生命也同樣是生滅不二。傳道授業,不惜以生命來堅定弟子的信心。這樣的人物,在他所寫的禪詩中,自然也包含了這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