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法門來人(二更)(2 / 3)

戲無涯站起身,來到懸崖邊上,麵對著眾人,背後就是萬丈深淵,他的前腳踏在懸崖邊緣,後腳卻是懸空,腳下就是無盡的山澗。雙腳一前一後分開,而不是並排,照理說這樣的姿勢會因為支力點的偏斜,導致人無法穩定身體,然而他卻是像單腳紮根一樣,衣襟飛揚,上身可見明顯晃動,下身卻是不移半寸。

白庸等人自然看得出,現在的戲無涯身上沒有使用半分真元,他也沒有運用任何力氣,整個人就像楊柳一樣,當山上勁風吹來,他的身體便會隨之搖擺,看上去似乎下一刻就要墜落山崖,卻偏偏不掉下去,後腳明明懸空,卻好像腳踏實地一樣,仿佛空氣也成了實體。這個境界比“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還要高出一個層次。

白庸也來到懸崖邊上,看著前方的萬丈深淵深吸一口氣,然後閉上眼睛,他的臉sè原本無比嚴肅,過了一會兒也就鬆弛下來,化作風輕雲淡的表情。

他就這麼閉著眼睛,向前穩穩踏出一步,後腳站在懸崖邊緣,前腳懸空,同樣也是沒有動用任何真氣,就這麼踩在崖邊。不過相比戲無涯的隨風擺動,他的身形卻是一動不動,兩人麵朝的方向恰好相反。當山頭勁風吹來的時間,他身上的袖子都不會飄起半分,整個人如同跟山崖融為一體,勁風雖大,我自巋然不動。

這樣的境界,是對“壁立千仞,無yù則剛”的超越,並非出淤泥而不染,而是任汙泥沾身,我心不動搖,這並不亞於戲無涯隨bō逐流的境界。

太極動靜而言,戲無涯的是靜中求動,白庸的是動中求靜,境界並不高低,不過戲無涯掌握得更加熟練,隨時隨地都能進入這一狀態,而白庸需要靜氣凝神才可以。

見到這一幕,戲無涯笑了,知道白xiǎo子是悟了,不由感慨他在這方麵的天賦果真超凡拔群,這大概也是跟他的為人處世有關,外柔內剛。處事風格,待人手段都是如chūn風拂麵的柔和,看似巧變,其實心中的原則從來不會改變。

相比之下,俞子期雖然處世柔和,本身心xìng卻缺乏那股“千錘百煉的剛外柔內也柔,雖有堅持,可隻會堅持自我,不會去影響他人。至於洛紅塵跟冼凡心,壓根沒期待過,這兩xiǎo子就是牛脾氣,一條路走到底,撞破南牆不回頭的

xìng格本身倒沒有優劣之分,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缺點,隻是對於他的太極道,白庸的xìng格最適合學習。

這數日來,他的進步真正是一日千裏,如果此時刑無sī再見到,恐怕又要驚歎:怎麼修為又進步了!

冼凡心等人雖然羨慕,倒也明白其中緣由,隻能感慨自家師傅怎麼不出來走走。不過大道雖步符合心可它山之石可以攻yù,總有借鑒的地方,俞子期也已經mō到了邊緣,達到“上善若水”的境界,隻是要更進一步就非常困難。

過了一會,似乎感應到什麼,白庸心神一分,從“淤泥沾身而不染”的境界中退了出來,連忙將前腳縮回。

“師伯,先天太極圖可否借我研究幾天?”

“現在的話你還是以戰局為重,修煉方麵聽我講課應該比自行學習來得快,學習之道有張有弛,一味狼吞虎咽未必能消化幹淨。”

“放心,並非是學習,另有其他用途,另外,我還想向玄宗寄一封信鶴。”

戲無涯看了他一眼,倒也沒接著問,便將法寶借出。

眾人回歸挪移了位置的水月居見到布施和尚正跟一名nv子談話。

那名nv子身上穿著與裙子連為一體的紅sè半袖服,手臂上套著長手套,tuǐ上則是到膝蓋之上的長靴,腰間掛著一柄與本身氣質不符的刀。

她的個子比布施和尚還要高,跟白庸差不多,黑亮的長發筆直垂到腰間纖腰翹tún,四肢給人一種類似羚羊的感觀,散發著如劍鋒般的銳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