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袍青年的速度已經快到肉眼難以捕捉,甚至跳出了空氣的限製,無論是用眼睛還是耳朵都難以判斷行動。
一般修者想在戰鬥中捕捉對手的存在,都是以氣機以及元氣變化來鎖定方向,具體細節上的動作變化則是以肉眼和聽覺,配合武者第六感來識別。
白庸現在則是以聽勁之法代替視覺和聽覺,運轉混元破虛勁,在每一次與對方接觸碰招時感應上麵力道的變化,以及從空氣中傳遞來的氣流變化,進行下一行動的預判。
也就是武者間的對決才會著眼細節動作的觀察,若換成術者的比拚,一般就不在意動作上的變化,直接感應到存在位置就施展術法攻擊。
不過這名紅袍青年的攻擊方式頗為特殊,散發妖元於四周,形成氣牆來隱匿自身氣息,藏木於林,一般術者遇上了恐怕也同樣要煩惱如何捕捉位置的問題。
過招片刻,白庸以那對母嬰為中心,雙腳不離方圓,守得天衣無縫。可受製對方的速度,難以反擊,完全是十成的守勢。
隨著漸漸摸透對方出招的規律,他發現對方的刀法固然占了速和力的大優勢,可在技上卻是毫無值得稱道的地方,與前兩者相比更是一個天一個地。雜亂無章的攻勢,根本是瞅哪裏防禦弱便攻擊哪裏,完全不考慮虛招實招的變化。
這並非是傳說中返璞歸真的境界,壓根就是不懂武學,沒有一點武者經驗,以非凡的根基施展著最粗淺的招式,甚至可說是沒有招式,儼然是混混打架的模式。
這不禁令白庸納悶,若他真是一名新手,可這一身金丹境的修為究竟是從何得來?莫非是那種隻修大道不修小術,習武隻為強身健體的隱者?
可觀對方氣態又顯然不是。
這時因久攻不下,紅袍青年也不免有些焦急,這也是初入武道的新人常犯的毛病,沒有耐心,一旦戰鬥陷入僵局,就會變得心浮氣躁,急於求勝,出招更顯淩亂。
他猛然一抽身,停止那一味連綿不斷的攻勢,飽提妖元,凝聚刀身幻化出一柄巨大罡刀,一刀斬下。
這一招更是顯露出他毫無武學經驗的弱點,沒有經過特殊的運氣,隻是單純的使用體內的力量,一如之前用刀罡強行破去方立的絕招。非是他要以蠻力立威,僅僅是不懂得運用技巧。
白庸心中更加確認這一判斷,可手上不敢大意,雖說這一招毫無技巧,可威力強大毋庸置疑。有道是一力降十會,真要在力量上存在巨大差距,也就沒有技巧幹涉的餘地,方立長老的下場就是最好的證據。
他運氣於拂塵,三千銀絲張狂飛揚,如有意識般纏上罡刀,並非強行阻擋,而是旁敲側擊,以纏困的形式發動滲透力。罡刀立時龜裂,在即將砍到身上前瓦解成粼粼碎片,消散空氣中。
此招正是乾坤拂袖功的第二式――二袖江山平,笑盡英雄向天行。
乾坤拂袖功的三式,一式化力勁,二式化元功,三式化虛空。白庸以前靠著第一式,便能安然行走江湖,如今在師傅東方易的指導下,又加上戰爭的淬煉,總算參透了第二式的奧義,若他一心死守,普通絕招根本破不了他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