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善有善報(2 / 2)

白庸點頭,玄門正宗這樣的武道聖地是很看重聲譽的,修行他派的武學,尤其還是非道門的武學,實在是一件很不要臉皮的事,玄宗是做不出來的,就好像它石閣中收藏了許多其他門派的絕學,可鮮少有弟子會去修行,實在是玄宗本身的武道經文就足夠精深,不用羨慕他人的武學。

換成一般的散修或者中小門派就不行了,他們無所顧忌,或者說比起臉皮,他們更在乎實力,一個道家的小門派若是得到了佛門的鎮道經文,恐怕整個門派都會改投佛門,全派上下都修行佛功。武德武德,先有武後有德,武力強大者才會講道德。

就算對方的品德過人,值得信賴,也要考慮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沒有強大的門派做後盾,無論是布施和尚還是慈海禪師都放不下心。

“其三就是灑家的私人意願了,你幫助了黃氏一族,這份人情不能不還。”

“大和尚不必在意,其實黃茝,也就是那名被救的孩童已經給了在下一份報答。”

“他報他的恩情,灑家還灑家的人情,各不相幹。灑家行遊天下時,經常聽人抱怨好人沒好報,行善利人,行惡利己,於是便在心中立誓,既然天理徇私,善惡無報,那便由灑家來替天行道,定要讓善人有善果,惡人遭惡果。”

“哈,大和尚都抬出替天行道了,那我便做一回子路受牛,為人表率吧。”話說到這份上,再拒絕就顯得矯情了。

“吾師毘迦天手中的真跡《婆娑釋迦經》隻有武鬥篇,其餘部分是手抄,看起來效果肯定不如真跡。反正你也不準備學習,真跡不真跡倒也不重要。另外,若有空就將這份真跡還給密宗,遇上吾師就說心願已達成,勿再掛念。”

布施和尚顯然知道自己這麼取巧的敷衍誓言會惹來毘迦天的不滿,所以幹脆不去密宗,將任務拋給了白庸。

“等此事了解,大和尚可願同我一起探查黃氏一案。”

布施搖搖頭:“不了,此事交你,灑家很放心。出家人早已斬斷塵緣,黃氏於灑家也不過是俗世中的普通人家,固然於我心有戚戚,但亡者已逝,活著的人仍需好好活下去。”

他的臉上,看不出是喜是悲是怒,又興許,又喜又悲又怒。

這時慈海禪師命弟子將一覆蓋著袈裟的木盒送過來,這裏麵裝的就是《現在如來經》,但也隻是手抄本。

布施也將真跡與手抄交給白庸,仰頭再飲一口酒,哈哈一聲笑,大步邁出,並將酒壺扔上天空,高聲吟道:

“遍因訪祖參禪後,拙直尋常見愛稀。

有道卻從人事得。無心應與世情違。

時光易變驚誰老?真趣難窮自覺微。

尤荷多才深此意,喧嘩聲裏共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