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這似曾相識的一幕,站在門口的奶奶悄悄地用手抹去眼角淚水。
行禮完畢,眾人回到大堂,因為按照規矩,白庸明天就必須出門行遊天下,增長見識。奶奶拉住他不停得嘮家常,一會抱怨才回家休息沒幾天又要出門,一會叮囑出門在外要注意小心,一會又回憶當年白庸父親行冠禮的情況,言語中盡露不舍和關懷,白老爺子隻是坐在一旁喝茶,沒有說半句話,似乎也在回憶著什麼。
這時又有家丁進入通報,說有人送來禮物,祝賀白庸冠禮。
白庸接過送來的木匣子,發現上麵封印著玄宗秘術,心中已明白送禮者的身份。他以代表玄宗弟子身份的扳指解開封印,打開匣子後一看,裏麵放著一柄銀白如雪的拂塵。
這還真像是師尊會送的禮物啊!白庸啞然失笑,拿起拂塵後甩了幾下,立時感受到靈台一片清明,仿佛真的將心頭塵埃拂去。而且拂塵的銀絲一根根細如薄霧,又極具韌性性,也不知是用何種材料製成,灌入道氣後一根根細直如針,堅硬程度更勝玄鐵,倒也能作為兵器使用。
“忘憂拂塵,果然道士就該配拂塵。可攻可守還能用作裝飾,要是我再貼上一串白色胡須,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名得道真人。”
白如雪笑道:“你就不怕別人把你當做算命先生。”
白庸從善如流:“真是個好主意,以後若是沒盤纏了,就去給人算命。”
這時又有家丁通報說有人送來賀禮,這次倒是很清楚的知道是誰送的,因為送禮者就是一名和尚。
“慈海禪師委托小僧送上賀禮一份,祝賀白家少爺行成人冠禮。”
慈海禪師是禪音寺的方丈,跟白府一向交好,道行深厚,也經常跟白漢霄探討學問,關係倒是比那些遠房親戚更親密,當年還曾提出要收白庸為徒,可惜被老夫人嚴詞拒絕。
笑話,白家就這麼一顆獨苗,老夫人哪舍得讓白庸入空門,當初東方易親自來收徒都不大願意,更何況戒女色的禪宗。哪怕是俗家弟子也不肯,孫子一向對佛學道藏很有興趣,萬一耳濡目染下心向空門,讓白家子嗣就此而絕,如何對得起白家列祖列宗?到時候哭都沒地方找去,自然是千萬不肯,想都不要想。
不過師徒沒成交情在,慈海禪師對白庸的資質品性是非常讚賞,如今送禮物來也在意料之中。
然而白庸打開盒子拿出一串佛珠後不由得猶豫了,因為那串佛珠並非普通的念珠,而是十八顆舍利!
這串佛珠拿來做仙家法寶都綽綽有餘,甚至還要受到不少人哄搶,雖說禪音寺隸屬六大武學聖地之一的無量佛門,財大氣粗不輸給玄宗,可作為禮物實在是送得太重了,也難怪白庸會遲疑。
“收下吧,記得明日出發後去禪音寺一趟,親自向禪師道謝。”
最後還是白漢霄拍板,白庸對那送禮物的小僧道謝後收下了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