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謙虛了,江湖險惡最能磨煉心智,師弟外遊而歸,想必收獲不少,見識武功都有精進,除了前次講玄堂論道外,想來此番論武也會有驚人之舉,可不要故意留手,令大家失望啊。”
兩人在台上相互給對方戴高帽,下麵的人不答應了。
“別再相互客套了!快點動手吧,是玄門――論武,不是玄門論――武,別光論不武啊。”
圍觀的弟子可能是平日過於無聊,這時候唯恐天下不亂,立即附和道:“就是,就是,我們正等著精彩上演啊!”
明知是擠兌的話,白庸卻大大方方的接下來:“既然師兄開了金口,倒也不好辜負大家的期待,這樣吧,我就讓師兄三招如何?”
此言一出,台下頓時喧嘩一片。
“狂人啊!讓人三招,太有豪情壯誌了吧!”
“白師弟腦子昏了嗎?居然會說出讓三招的話,早上撿了不幹淨的東西吃了吧?”
“我看不像,說不定他早料到自己贏不了計帷幄,故意給一個台階下。”
讓人三招,意味著隻能前三招隻能防守或者躲避,不能進攻,然而最吃虧的地方並非在此,而是在於對手能夠隨心所欲的蓄力運招,不用擔心會被打斷。
肉身境不像天人境,天人境使用蓄力絕招時周身上下會有護體罡氣保護,一般的招式根本破不了,但肉身境就沒辦法了,想使用大招唯有自行創造機會,或用法寶保護,或令對手無暇顧及,所以肉身境往往比拚精妙的技巧,而非一擊決定局勢的絕招。
台下的上官嬋先是眉頭緊鎖,隨即釋然,又轉為疑惑:“雖然用假癡不癲之計反將一軍,也不過是被動防守,並沒能贏得實際上的利益,可見不到哪裏高明了。”
旁邊不明白的大師兄農彪問:“聆月師妹,什麼是假癡不癲之計?難道中計的不是白師弟嗎?”
被人聽到自言自語,上官嬋反應迅速,轉頭優雅的一笑,裝作害羞的樣子,怯聲道:“一番拙見,沒想到被大師兄聽見。”
“什麼拙見不拙見,反正在我聽來都是高見,你別藏私,盡管說。”
“那我就獻醜了。假癡不癲是兵法三十六計之一,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意為故意裝瘋賣傻,假裝不知道而不采取行動,實則以退為進,以靜製動,達到後發製人的目的。看上去白師弟是受了激將而衝動,實際上是將計就計,可以肯定,計師兄絕對不會接下三招相讓的便宜。”
果然,明明是自己爭取到的大優勢,計帷幄卻是苦笑一聲,心知計劃落空了。一旦被武功不如自己的師弟讓掉三招,哪怕最後能取勝,也會被說成勝之不武,想理直氣壯的應下來,得具備相當厚的臉皮才行。占了這便宜,以後也不要想抬頭見人,為了門內比鬥的勝負而不擇手段,他自認還不具備這般“廣闊”胸懷。
想到這,計帷幄不由得暗歎白庸應對得巧妙,順勢而為就將自己的擠兌化於無形,無須任何口舌。
“師弟說笑了,言談到此為此,手底上見功夫吧。”
白庸不置可否,擺出一個起手勢道:“師兄出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