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日, 這天康熙和滿朝文武正在大朝。雖然國家恰逢戰『亂』,但是該處理的政事從來沒有擱下。
李德全被門外的信差叫了出去, 片刻之後火急火燎地回來,“皇上, 撫遠大將軍周培公的六百裏加急!”
李德全知道皇上對撫遠軍的戰事十分看重,每每有奏折送到,都會第一時間查閱,所以他片刻不敢耽擱。
康熙聞言果然讓大臣停止剛剛的對揍,他幾乎是立刻說:“呈上來。”
康熙打開密奏的手甚至有些緊張的顫了顫,他對撫遠軍所寄予的厚望,不是別人都能理解的。之前大軍圍困平涼城有些日子了,這一次的奏報,肯定是戰事的結果。
康熙一目十行地看了奏章, 臉上的神『色』越來越明亮, 看到最後已經可以用神采飛揚來形容。
這種表情在吳三桂造反以來,還是第一次出現在康熙臉上。
他看著下手的列位臣工,一個一個都神『色』緊張的盼看著他開口呢。
康熙呼出一口濁氣, 聲音不大, 卻十分清晰的說道:“甘陝地區收複了!王輔臣投降了!”
滿朝大臣炸開了鍋,他們似乎暫時忘記了是在莊嚴的朝堂之上,紛紛相互慶賀,“真的!”“好哇!”之後又一同向康熙跪倒, 齊聲道:“甘陝收複, 此乃皇上聖德,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說道:“都平身吧。”
他將奏章交給一旁的李德全,說道:“明珠,你嗓子清亮,給大家念一念,一個字也別漏了。”
明珠自然十分願意做這件事,在明珠讀周培公的奏折的時候,康熙在看另外一份奏章,這一份比之前的那份要薄了很多,這是建寧親筆所寫,上麵隻是說自己安好,問候皇上和老祖宗聖安,半點沒提她的功績。康熙看著這一份眼角眉梢不自覺的都帶上了笑意。不過就算她不說,周培公也不敢有半點隱瞞,正由明珠一字一句的讀給滿朝文武聽。
明珠念完之後,眾臣紛紛說道:“三公主親手斬殺了尚之信!勇武無匹,大功一件!真是龍生鳳女呀!”
“三公主竟然和周培公一同共赴敵營,勸降王輔臣,這是何等的膽量!”
“三公主該記一大功!”
這時大臣們對建寧的稱呼似乎統一了,眾人不再用很多滿家女孩都會用的“格格”二字,而是十分尊敬的稱其為公主。
因為在她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她就與普通的格格們區分開了。從今以後,就算是她解甲歸田不問軍事,也會得到無比的尊重。
明珠念完了奏折之後尤覺得意猶未盡,仿佛身臨其境,朗聲說道:“皇上,三公主的這一席話,簡直是振聾發聵啊,王輔臣就算是鼠首兩端,鐵石心腸,也不得不投降了!可見三公主機變無雙,智勇雙全,這全都是皇上悉心教導的功勞,可見皇上聖恩浩『蕩』,天下必將歸心。”
誰不知道三公主是康熙皇帝親自養大的,收到他的言傳身教,可以說是康熙唯一的一位入室弟子。
索額圖說道:“臣多麼想身臨其境,也能同三公主一道,痛斥那王輔臣幾句啊!”
“臣也是如此。”
“臣也是如此。”
康熙聽到這麼多人誇建寧,自然心中高興,臉上險些也要帶出來一些,很有一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驕傲。
朝堂上一片溢美之詞,卻大多數都在討論三公主如何如何,隻有寥寥幾人會提起周培公。這時他們似乎忘了周培公才是大將軍,也是前去勸降的主力。
坐在上首的康熙明白他們的小心思,大清還在立國初期,滿朝文武自然是以滿人居多。他們眼看著一個漢人立了大功,怎麼可能不嫉賢妒能。
康熙雖然心裏知道,但是也不會捅破,他親政幾年以來,對帝王禦下之術已經是越來越運用自如,皇帝的威嚴也一日比一日重。
康熙雖然十分高興,但是他仍清醒的很,最主要的叛軍還沒有殲滅呢!現在可不是搞內部相殘的時候。應該借著現在的氣勢,讓他們繼續出征,才能勢如破竹一舉把吳三桂剿滅。
康熙說道:“各位愛卿,周培公做了這樣一件大事,避免朝廷損兵折將,保住了數十萬平涼城的百姓,居功至偉呀。”
眾人見到皇上這樣說,對周培功十分推崇,也不能再裝糊塗,紛紛附和周培公的功績最高,實事求是的加以讚揚。
康熙如此才滿意了,說道:“傳旨,周培公剿賊有功,封一等伯,賞三眼花翎,甘陝的舊部降兵直接撥給他,新組建的十一個漢軍營也歸周培公節製,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討伐吳三桂!”
眾臣應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