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黛姐的心事(1 / 3)

“走,聊聊!”

慶功宴結束的第二天下午,鬧騰了半夜才醒來的陳燦,陳黛敲門進來道。

走去哪裏?

太湖邊一度假山莊,人煙稀少,頗為清靜。洗去了世俗的鉛華與喧囂,置身江南煙雨之中,身心皆如急流入江化為平波。

陳燦學著陳黛把腳伸在湖邊的欄杆上壓腿。一同前來的安檸與林淺白在不遠處不知在玩些什麼,仿佛很有趣,二人開心的笑聲時而傳來。

就這麼怡然自得了兩個多小時,那邊安檸與林淺白不知去了哪裏,陳黛還在交替著換腿,目視著浩渺的湖麵,不言一語。

陳燦猜測,黛姐煩惱的應該是與楚嶽的事情。一段感情以分手結局,或者將以分手結局,對於本不願如此的人來說,傷害不小。不過,黛姐這麼多年,風浪見慣,應該不至於因此而消沉。所以他也不必勸解。

或許她就是想找個人傾訴,陪著靜一靜,就好了。

這事,作為一個旁觀者且必須是個中立者的陳燦,沒什麼可說的。雖然,相對來說和黛姐的關係更親近,可這種事情上沒有選邊站的必要,嶽也是朋友。況且,黛姐也不需要一個人來站在她這邊,不是誰有理的問題。

生活就是這樣,你哪裏能說得清呢。

滴答滴答的細雨落在傘上,分外動聽。

陳黛終於站累了,看累了,輕輕一躍,跨過欄杆,在岸邊坐下。地麵很濕,不過陳黛並不在乎。

這點小事怎麼會跳湖呢,陳燦也學著翻了過去,在一米處坐下。近了不好,或許妨礙她的獨思;遠了不行,那就沒有在這呆著的必要。陳燦能理解這種狀態,你需要一個人在旁邊以給你“現實感”,又冷靜的自處以保持“孤獨感”。

如此又過了兩個小時,細雨已經收住,夕陽露出半個腦袋,餘暉灑在湖麵,微波粼粼有清光。

有些事情即便你想也是想不通的。不過沒關係,去想本身就是在解決。也不一定最後都是能想通,這麼做了,或許你就漸漸放下了,不去想了。

陳黛還舉著傘,保持著這個姿勢,時而晃動一下。大概傘能給她溫暖和安全,一小片的籠罩,讓她覺得溫馨。

“小時候看《魯濱遜漂流記》,很羨慕他那樣的生活,自己是一個島嶼的主人,從一個臨時的洞穴開始,一步一步屬於自己的整個世界。漸漸長大了,就覺得無聊,人怎麼能在隻有自己的地方生活呢?社會,人越多越好的,熱鬧。你沒事,別人也會製造出來事情,哪怕你是旁觀者,也會覺得有意思。”陳黛自言自語。

“哦,這就是中小資產階級的英雄,反映了上升開拓時期的資本主義精神,冒險和開創,以及殖民活動。哦,原來是這個原因。”

“你見的人越多,陌生的越多,情感越沒那麼真摯。想一想,古代的人,一生可能就幾次見麵機會,李白、杜甫一生也沒見過太多次,不過這無礙他們是好友。現代的人,可能幾年沒聯係,再親近的關係也變了。其實也是,大家族什麼的,就是以前的那種經濟方式才如此的。親人之間若因為經濟的原因不在一起,關係還能長久?不過是越來越淡薄罷了。”

“我老父親,時常感慨,現在的人情感沒那麼真了,親人也沒那麼親了。可能真的是這樣的吧。”

“越獨立,別人能向你負責的該向你負責的越少。長大了,你的父母就不必為你負責了。夫妻之間也是如此,彼此獨立,那麼分開就不必背負太多的責任。”

陳黛自言自語了辦天,忽然看著陳燦,微笑道:“你呢?說一說你的想法。”

“你說得對,這不是奉承,這是真誠,我也是這麼想的。”陳燦道:“我們是大時代潮流下的,我們的觀念、價值、信仰,都是時代塑造的、時代限製的。就該我們現在的人是這種思想。”

“淺白說你向她表白了。”陳黛收回目光,看著她仍未美夠的湖麵。

陳燦很平靜,這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有這麼回事。”他表白的時候就做好了要接受這個事情被別人知道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