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推廣麵積太少(1 / 2)

“保密。這個不能講的。”趙博士說道。

眾人隻能瞎猜,但趙博士咬死不說,大家沒辦法。

很快,酒足飯飽,大家要離去,看到馬常勝沒有要付錢的意思,徐四寶隻好去結賬。

沒過幾天,初審結果出來了,徐四寶和馬常勝兩個人申請的科技成果獎都順利晉級會評答辯。

今年也是學校裏進入會評項目最多的一年,加上物理學院、環境學院等,總共有5個,農學院就有兩項。

校黨高官馬翔也非常關心此事,親自督促分管校領導重視,對每一個項目的會評PPT進行路演,然後找一些專家提出問題,仔細打磨。

徐四寶和馬常勝作為負責人,會評答辯時要做報告,因此也認真準備起來。

學院院長趙海清為了展現關心此事,親自帶隊,去省裏參加答辯。兩個團隊裏的所有人都去了。

一行20餘人,浩浩蕩蕩。反正錢從學院出。

南小林雖是裏麵的成員,不用作報告,但也十分緊張。

按省裏安排,農業組總共有15項進行科技成果獎評選,魯陽學院就占2項。按趙海清預測,15項申報材料分3個小組進行,每組5項進行PK,如果徐四寶和馬常勝被分到一個組,5選2的概率,獲獎一項的機會是非常大的。

所以,趙海清非常開心,到省裏的第一天晚上,就喊大家一起出來吃飯,並囑咐彙報的兩位老師,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李猛算是打醬油的,他知道,徐四寶的申報材料也是東拚西湊,把沒有關係的東西,硬是拉到一起,攢出了一個很大的題目。並在申報內容的成果的影響力和質量都不高,獲獎的可能性不大。

他倒覺得馬常勝的希望更大一些,做的是應用,又有推廣麵積。

第二天早上,團隊代表去抽簽,正如趙海清所預料的,徐四寶和馬常勝邪門地分到了一組。

這時候他又擔心起來,如果兩個項目申報材料都很優秀,但一個學校不可能晉級兩項,這樣專家可能會考慮給其他學校一項,因此,就很吃虧。

分完組以後,又抽簽,決定答辯順序,馬常勝是第一個,徐四寶是第四個。

馬常勝抽完簽心情就不好,第一個答辯,不好拿高分。

不過,還是進行了彙報,一個組隻讓進四個人,其他人都在另一個房間,通過電視看裏麵的答辯情況。

趙海清找了個中間的位置觀看。徐四寶和3個成員則在另一個房間等待答辯。

“請第一組開始答辯。”一個專家說道。

馬常勝看到,有7個打分專家,還有1個計時的工作人員,1個統分的人員。總體來講,讓人很緊張。

由於前麵準備了很多次,馬常勝彙報的時候聲情並茂,專家們則一邊看手裏的紙質材料,一邊時不時的抬頭聽馬常勝講。

看到有個專家一直對自己微笑,馬常勝感到很興奮,更認真的講著,不一會兒,就講完了。時間卡的剛剛好,作為答辯小組成員,南小林、趙博士、張博士也鬆了一口氣。

接著進行答辯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