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從那天起,導師開始給李猛增加實驗任務,生怕李猛畢業後沒有人接手,剩餘的實驗會成為爛尾樓。但,是個人都知道,實驗是永遠做不完的,新的問題會實驗中不斷出現。漸漸地,李猛的有些想法和導師也背到相馳,在一次一次的辯論下,李猛開始覺得導師對自己的指導已從“指點”變成了“指指點點”,爭論也變成了爭吵。
那麼,唯一逃離的辦法就是趕緊找到工作,不然繼續耗在這裏,天曉得自己會不會被逼出心理疾病。
所以李猛來到了這所學校。魯陽學院大量招人,麵試也很簡單,簡單得超過李猛的想象。李猛記得當時剛做完自我介紹,校長就說可以了,叫人事處馬上簽協議,隨後就帶著麵試的博士到飯店吃飯,酒桌上也很客氣,真把博士當成了人才,一人半斤白酒。
現在想想,這份工作找的確實有些草率。哪怕再多比較比較,多麵試幾個學校,也不至於來這個七流學校,行政結構也比較臃腫,管理水平極差,辦事效率極低。
但話雖如此,不管怎樣,剛入職的時候,李猛還是有些興奮的,自己也是大學老師了。
也有人開始給李猛介紹對象,那時候這個小城市博士還不多,整個學校也才幾十個,博士是引進人才,大家都很尊敬博士。總有一些好事者當起了媒婆,紛紛加入了給未婚博士介紹對象的大軍。
辦公室主任張明朋就給李猛介紹了一個,在電力局工作,收入也好,李猛和她也談了一段時間。女生年齡比李猛小4、5歲,第一次見麵時穿了個牛仔短裙配白色襯衫,清新可人、端莊大方,一看就是知書達理的女人,是李猛喜歡的類型。但沒有想到,在談婚論家時,女方說家裏就自己一個女兒,要求李猛入贅,李猛難以接受,就分手了。
雖然自己的長相還可以,身高也有1米八,但李猛一直懷疑自己沒有桃花運。記得小時候,外公還沒有去世的時候,給家裏的小孩都算過命。外公懂一點命理研究,他說命運最好的小孩就是李猛。現在李猛認為有些扯淡。
抽完煙,李猛覺得肚子也有點餓了。不如熬點小米粥喝吧,小時候,家裏很窮,晚上大人小孩都不吃飯,隻喝一點小米粥,吃點鹹菜。所以每次回家,李猛都從家裏帶一點小米回來。
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會做飯。把鍋坐上,淘點米,加點水,先燒一會。
隨後,李猛繼續想,弄好教學,這點不難。好好備備課,講點學生愛聽的段子,課堂氛圍就不會差,自然不會被學生打低分,很多教師都是這個套路。教學改革論文也好寫,自己看過學院裏其他老師發表的教改文章,不管怎麼改革,都是千篇一律地促進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自己也能寫出來。
但話說回來,教學對自己用處不大。一是教學的獎勵比較少,每年評教學優秀的名額都被有資曆的老教師占據著,而且,教的再好,對評職稱沒有太大幫助,職稱評審中隻說完成教學工作量即可。
重點還得看科研,科研做的好,不僅可以拿項目獎勵,發文章也有獎勵,一篇1區的文章學校就獎8萬,重點是評職稱也主要看科研論文和項目。做好科研可謂一舉雙收,既有錢,又有名。
看來,還得先做好科研。但是做科研要經費,目前自己沒有申請到項目,沒有項目就沒有經費,沒有經費就做不了實驗,就發不了好文章,沒有好文章支撐就越申請不到項目。自己的華夏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了3次也沒中,就是因為沒有好文章。看來要想辦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