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天將雄獅》(湊字數的)(1 / 2)

國產大片的探索吐槽《天將雄師》

一、缺點

01、有關曆史

知道導演是李仁港之後,我就對《天將雄師》中所謂的史實不抱任何期待。一開始就當架空來看。

這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導演,喜歡用史實這個外殼,卻從來不用真正的史料。

從《見龍卸甲》中巔覆三國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什麼都往趙子龍身上攬。剛開始還披著史實的外衣,到中後期連外衣都不要了,一夥人馬在飆火槍、人肉炸彈。而《天將雄師》,果然不負重望的在片頭打上了“本故事根據真實曆史改編”這條標簽,但是開頭和結尾的兩段現代戲,完全就是在打自己的臉,完全不把觀眾的智商當一回事。

首先,那座城池遺跡就是一個解釋不通的bug。這麼大一座城池遺跡,一不是龐壩被火山掩埋,也不是亞特蘭蒂斯沉在海底,居然這麼多年都沒有被發現,中國的考古和地質學家不全是吃幹飯的吧。

其次,雁門關在山西,這跟西域好像扯不上幾毛錢的關係。而且看電影中刻畫的場影,個人感覺,李仁港同學真正想用的可能是玉門關。

再次,算了,有關這電影的史實問題,確實是漏洞百出,簡直替編劇的智商捉急。

所以,要看這部電影,首先就得把曆史丟到一邊,就當然是曆史架空,和《四大名捕》、《神都龍王》之類的同等對待。這是觀看本影片的基準,否則真沒法看下去,尤其是有考據癖的,分分鍾讓你出戲。

02、有關故事結構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講得支離破碎的故事。明明是個很簡單的故事,並不複雜,但卻偏偏講得很散也很碎,有的地方還巔三倒四,個人認為可以換一個編劇或者剪輯師了。

故事講述西域都護霍安被部下陷害,與幾個手下刺配雁門關修城。然後適逢羅馬殘將盧魁斯護著羅馬小王子逃命到雁門關。之後就是雁門關與羅馬殘軍的矛盾與融合,接著反派登場。配角領便當,主角當自強,反派最終被幹掉,霍安功成名就。

該片就差不多是這樣,開頭霍安調節西域諸部的矛盾還沒鋪開,就被忽如其來的感情戲給掐斷了。

這點還算是一個伏筆,雖然太過老套。之後霍安和妻子還沒聊上幾分鍾,他的手下就出事了。

霍安趕到都護府,二話不說,背上黑鍋就去了雁門關。

剛到雁門關,便莫明其妙來了一場大混戰,一場群架沒打明白,就被筷子兄弟亂入攪亂了。

西域各族們剛到相親相愛的時候,羅馬殘軍就到了。雁頭衝出去中伏,霍安頂上位置帶著七八個人就出城迎救。

一場單挑就來臨了,打到半路,沙塵暴來了,大家攜手進城了。

進城之後,又是不打不相識、相親相愛的節奏。霍安整個兒和平大使,形象無比高大,促使羅馬人用數學來幫著修雁門關。

城牆剛修好,大反派就來了。

又是各種混戰,其中霍安還回了趟家,讓他老婆領便當了。

霍安為了西域各族,大無畏的願意犧牲自己,終於感動了雁門關一眾及各族,定了一個絕地反擊的計劃。

又一場混戰,最後反派滅亡,正義必勝。

看完上麵這一段,個人忽然想起了《a計劃》。但是《a計劃》沒那麼大的野心,格局做得小,所以即便混亂,但還是可以厘清。

這部電影卻因為劇本結構的不紮實,造成整部電影中的人物性格趨於平麵化,不管是主角霍安,還是配角龍套,除了布洛迪以影帝級的實力跳脫了劇本的束縛之外,其餘無一幸免。

03、有關龍套和醬油

這電影裏有不少完全不必要的人物,可有可無的人物,以及需要刻畫卻一筆帶過的人物。這些人即是配角、龍套和醬油黨。

首先說完全沒必要的人物,比如開頭朱孝天和林嘉欣演的考古家,這兩個人物就完全可以刪掉。對劇情其實沒有半點幫助,還占了時長,是徹頭徹尾的醬油。

至於可有可無的人物,首先就是霍安的妻子,這個人物在劇情中的推動作用其實很少,死的也有些倉促。按說霍安既然被安上了通敵的罪名,那他的妻兒絕對會被控製,不會出現霍安單槍匹馬就能把人救下來的情況。霍安的妻子這個角色完全可以形式化,變成眾人嘴上提及的角色,如同那個從沒出過場的太守。

需要刻畫卻一筆帶過的人物就是崔始源飾演的殷破了。按預告片以及海報介紹,殷破是一個武功高、重名利、心機深的人物,與各方的利益、矛盾都有著微妙的關係。但看完電影,你會發現這就是一個二貨,傻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完全就是刻畫不足的原因。做為故事前期的推動者,殷破的出場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出場的劇情也不是在表現他的陰險、重名利、心機深沉,反而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他陷害霍安的事情,既沒有在事前給出伏筆,也沒有在事後讓兩人對質,完全是一個無頭無尾的口頭情節。簡直浪費了一個可以深的人物。崔始源也是演技太稚嫩,在有限的出場時間裏沒辦法用演技來表現自己的層次感,所以隻好在妝容與表情上下功夫,終究是流於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