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準時走進學校禮堂的時候,我切實吃了一驚,人這麼多啊。
原來以為不會有多少學生來聽的講座,結果卻出乎我意料中的多,幾乎坐滿了學校的禮堂。
來的學生多,說明這個講座受到了歡迎。我的心情,也由緊張逐漸放鬆了下來。於是,我笑著向同學們比了一個心,算是感謝同學們的捧場。
這種被人捧場,就像被人“寵愛”那般的愜意。
這種愜意,在眾目睽睽之下,我難以掩飾。
它,成了我臉蛋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這次講座,是我答應旅遊學院的邀請而主講的一個講座。講座的主要內容,是有關西藏旅遊的,遊什麼,怎麼遊,以及前往西藏旅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嗯?這聽起來像一個導遊。
其實,這是旅遊學院根據現在西藏旅遊熱潮方興未艾,前往西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而策劃推出的一個校內講座。
講座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在假期去西藏旅遊之前,對西藏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以及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有基本的了解。在西藏旅遊過程中,希望同學們能夠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方麵的禁忌。
自從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開通以來,以及全國各地飛往西藏航班線路的開通以及增多,對幾條進出西藏的公路進行大規模整修升級後,位於祖國西南的西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往旅遊觀光和休閑探險。
線上線下,除了出現不少的專業研究報告外,西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文字、照片、視頻等題材,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類社交網絡上,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勾起大家對那一片雪域高原的向往。
我是華南大學副教授方小敏,研究方向是青藏高原民族及民族文化研究。
其實,對於答應旅遊學院的這次邀請,我心裏也沒底。現在的學生在專業課後,還主動去聽講座的,畢竟不是很多,而且是無關學科與學分的內容。
當時,我就想,既然已經答應下來了,哪怕隻有一個學生過來聽,那也是要去的。
假如真的隻有一個學生來聽,那我們就可以坐下來,像朋友一樣聊天,輕鬆加愉快,未嚐不可。
相對以往的講座,這次講座並不難熬,我感覺過的很快,這主要是受到了這麼多同學們的興趣影響。
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中途幾乎沒有人離場,這在以往的講座中倒是很罕見的,這顯示學生們對西藏話題是很有興趣的。
大學校園是充滿活力的地方,年輕的學生們青春飛揚,與他們呆在一起,不知不覺中,我自己的心態也年輕起來。
預定的兩個小時到了的時候,我有點意猶未盡,關於西藏有太多值得分享的了。
套用俗話說的“紙短情長”,留待他日再說。
在最後的現場問答環節,同學們熱情高漲,接二連三提了很多問題,我都一一針對性地解答。
我公布了一個電子郵箱,告訴同學們,以後關於進藏旅遊有什麼疑問,都可以通過發電子郵件給我進行溝通,我會及時回複郵件進行解答。
講座結束後,我漫步在校園裏的逸仙路上。
校園裏,微風溫柔,花香撲麵,心情舒爽。一掃近些日子忙於教學,趕寫論文,經常苦熬到深夜而不能睡的疲憊。
正行走的愜意,我突然聽見一陣激越的“嗡嗡嗡”聲音,從後麵快速地由遠及近逼過來。我心裏吃了一驚,本能反應地側身回頭看。
因為穿著高跟鞋,還差點崴了腳。
原來是一位男同學,正騎著山地自行車從後麵快速過來。那“嗡嗡嗡”的聲音,就是那輛山地自行車身上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