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貓(1 / 2)

故事發生在內蒙古的一個小城市-通遼。這裏也是我長大的地方。小時候對地域沒有什麼概念,在北京上大學又工作以後才去了解,主要是被別人問煩了。

通遼市原本歸吉林省管轄,後來劃到內蒙古,地處內蒙古、吉林、遼寧三省交界之地。這裏說話東北味道很濃;上大學後,同學都會問來自什麼地方啊,到我這沒人這麼問,都會說:“你東北的吧?遼寧的?吉林的?還是黑龍江的?”我就會和別人解釋,我是內蒙古的。可是別人就會說,不能啊,你東北味這麼濃。

被問的次數多了,我幹脆換了種說法,我是東北的,通遼的。碰巧就有知道的,就問:“哎,通遼不是內蒙古的嗎?怎麼東北的呢?”特瑪德!地理咋學的?東北是指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懂不?

嗬嗬,現在別人問我哪的?我就會很自豪的告訴他:“我是內蒙古通遼市的,東北人,通遼原本歸吉林管轄,後劃內蒙的。對了,中國東北是指東北三省及內蒙東部地區,所以我東北味這麼濃,我不是蒙族,也不會說蒙語,我們家離草原200多公裏,我小時候旅遊去過。對!就是旅遊,你家200多公裏說去就去啊?我們上學走路或騎自行車,我特麼沒見過騎馬上學的;牛羊肉都是過年過節吃,誰天天吃吃的起啊!對了,再說一句,我家那有大米,我天天吃米飯!”

看著小夥伴們一臉懵逼的樣子,我非常有成就感。

得了,言歸正傳,我叫宋衛東,故事是發生在我小時候。

有多小呢?大概5.6歲吧,我屬於那種立事早的孩子,那時候家裏開了個小飯店,基本都是我媽媽在張羅,我爸電業局上班的,倆人都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人。要說特別的,就是我爸這人,脾氣特別強,主意特別正,一般人勸不回來。記得那時候我媽在家裏請了個觀音像。我爸就天天數落她,說她迷信,還說沒事上香啊什麼的浪費。我媽呢,也不搭理他,該幹嘛幹嘛,說急了就說我爸不敬鬼神。反正誰也勸不了誰。我爸就天天叨咕我媽,說她封建迷信!不管我媽說什麼,就是這一句。我呢?基本和我爸觀點一致,因為我小時候我媽老揍我,我爸不但不打我,還特別疼我。

那時候家裏條件還可以,畢竟我家飯店背靠著鹽廠,那時候的鹽廠牛啊,天天很多人都在店裏吃吃喝喝。一到中午和晚上,整個屋裏全是大吃大喝的。屋裏烏煙瘴氣,很不適合小孩子待,我呢基本不去,大部分時間都在我爺奶家待著,等我爸下班了,來接我回家。

偏巧了,有一天去店裏了,又是一樣人多,嘈雜,酒話,醉話,髒話也多,前廳實在沒地兒待了,我就一個人跑到後屋的小休息間。這小休息間在廚房後廚的後麵,和後廚連著一個塑料、木頭架子搭的大棚子,不大十幾個平方米的簡易房,以前不知道幹嘛用的,飯店裝修的時候直接一塊收拾了一下,下午不忙的時候,我媽媽會在這裏麵算算賬,簡單休息一下。屋裏有個大土炕,炕上有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的大木頭箱子。

這個屋裏晚上不住人,也沒什麼東西,地上鋪的是紅磚,推開吱嘎吱嘎響的木頭門,入眼都是飯店裏的一些雜物。不用的鍋碗瓢盆,成袋子的衛生紙。還有一些亂碼七糟的東西。進屋裏我就開始翻箱倒櫃的找東西,雖然不經常過來,但是偶爾也會來,這裏可有我不少好東西,小人書,象棋,陀螺,彈弓子,彈珠。每次我來都一頓霍霍,把這些東西翻出來,玩上一通,然後拍拍屁股走人,我媽就會找店裏的服務員小花給收拾起來。

小花還不到20歲,是大姨給介紹的,大姨在農村生活。小花家裏孩子多,女孩都很早出來賺錢。我對小花的印象特別好,主要有幾點,勤快、老實、有眼力見;最重要的是對我特好,自己省吃儉用的,很節儉,但是卻經常給我買吃的。我家裏人都挺喜歡她。別的廚師服務員要不是住親戚朋友家裏,要不是租房子住,而小花是住我家裏的。每天飯店下班了,都會和我媽媽一起回家,到家裏了就開始收拾屋子,搞衛生,洗衣服,勸都勸不住。後來爸媽一商量,幹就幹吧,也不攔著了,就當請個保姆了。於是小花每個月比別人多掙50塊錢。小花為此感激涕零,對我越發的好了,甚至她爸爸還專程來過飯店,送了一兜子自家種的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