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聖沒再理會他,轉而瞧向葉辰淵。
“好,現在再沒有人打擾了。我們可以開始了嗎?”語氣非常平靜。
江雲瀾心裏歎息:不愧是青城掌門。
他特意把這一番侮辱的話,在場上再說一次,其實是想惹怒何自聖,為葉辰淵賺些優勢。要知道這種層次的高手對決,身體和腦袋都得發揮至盡,一點點情緒失調也可能成為致命弱點。可是何自聖完全不慍不怒,顯然他在心理上已經進入了絕佳的作戰狀態。江雲瀾的這段話徒勞無功。
葉辰淵朝何自聖點點頭。他雙手各握兩把長劍劍柄,輕輕往左右分開。
身後兩名弟子上來,恭敬謹慎地為他脫去兩邊的劍鞘。那雙劍同一式樣,劍格護手皆鑄成蝙蝠形貌,劍身厚重,上麵鑲嵌了黃銅七星,左手劍刃青光照耀,右劍則泛著淡紅光華。
假如仔細比較雙劍,才會看出兩柄劍的各部位,如厚度分布、護手大小、柄首重量等皆有微細不同。原來這對“坎離水火劍”,乃是按照葉辰淵本人量身打造,劍身細部和重量分配,都為了切合他左右兩邊身體的肌肉差異而修改,務求讓他的雙劍法能夠發揮至最頂尖。
“好劍。”何自聖讚賞說。葉辰淵點點頭。
──但其實何自聖在這種距離下,根本看不仔細那雙“坎離劍”。他隻是從寶劍自然散發的氣息判斷出來。
何自聖右手把那長木匣的蓋子拉開。
絲綢襯裏的木匣之內,平放著一長一短的雙劍,乃是青城派已保存超過三百年的最貴重聖物。
何自聖把雙劍從木匣提出。二弟子丁兆山上前,替師尊卸去兩劍劍鞘,恭敬地放回木匣內。俞思豪把木匣合起,跟丁兆山一同退下。
隻見何自聖斜斜往旁垂著那雙劍,自然站立不擺架式,已是氣勢逼人。
右手那柄長劍全長達四尺,護手處是個蓮花形狀的圓盤,鑄滿蟠龍花紋,刃身狹長,通體泛著一股金黃光華,劍身近柄部吞口處刻著“龍棘”兩個篆字,正是此劍名號;左手的短劍則二尺來長,刃身寬厚若刀,中央沿著劍脊開了道血槽,護手與吞口成一虎頭浮雕,整柄劍形貌凶狠,名曰“虎辟”。
在場所有武者也都知道:何自聖拔出這雙劍,自然是準備使出青城派武學的最高秘技──“雌雄龍虎劍”。
這套“雌雄龍虎劍”,相傳為天師張陵親創,具有斬妖治鬼的神妙力量,流傳已千餘年──這些當然不過是假托的傳說。但這劍法確實極早成形,坐鎮青城劍派已經三百餘年,為每代掌門必修的絕學,即使是一生未入過四川的外地武人,亦遠聞其名。
何自聖與葉辰淵兩人,一白袍一黑衣,同時緩步走向教習場中央,直至相隔七步的距離才停下來,靜止對峙。
葉辰淵邁一個後弓步,左手“坎水劍”斜指向前,右手“離火劍”平舉至耳邊,雙劍尖遙指何自聖心胸。
何自聖馬上也有反應,右手握長劍“龍棘”舉到左肩側,左短劍“虎辟”低收腹前,兩劍皆是預備反手砍斬的姿勢。
眾青城弟子目不轉睛地瞧著掌門的姿態。這一戰非比尋常,門派的尊嚴全都賭上了──假如連被譽“天才”的掌門師父都敗了,青城派還能再派誰?但同時他們心頭又禁不住興奮,因為本派的最強絕學就將展現於眼前,而且還是跟分量相當的對手全力對抗──這樣層次的決鬥,一輩子恐怕隻有一次目睹的機會。
“太好了。”何自聖看著葉辰淵的架式說,“你也是用雙劍的。實在太好了。”
看何自聖的表情,已經完全沉浸在比試的亢奮中,全然沒有掛慮青城派的榮辱存亡。
──唯有這樣的武道狂熱者,才能到達這等武藝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