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母親(1 / 2)

世有奇事,奇事為異事、詭事、理事。理事即為法理;法、即天之規視如律法,不能觸碰之,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犯者必受刑罰,理即人之倫理,亦不可觸。

自創世以來,先賢者如黃帝、堯、舜,安民樂業者是始皇、武帝、太宗;斷案如神、嫉惡如仇、為後人所傳頌唐有狄人傑、宋有宋慈、包拯及後世不計其數者。

今本小說從明朝神斷況鍾說及,況鍾、明朝江西靖安縣人,字伯律,號龍崗,打小聰穎、秉性正直,律己清嚴、知禮儀曉事理,為人所敬仰。

“法貴簡當,使人易曉。若條緒繁多,或一事兩端、可輕可重,吏得因緣奸,非法意也。”屋中一男子端坐於桌前,朗聲讀著手中書本,讀完此句,凝神細思似有所悟,抓起毛筆小心翼翼在書本上劃了起來,且手中筆飛舞,不斷書寫著。

“咚咚…”

幾聲敲門聲後,婦人端著托盤推門而入,笑臉盈盈麵露慈色說道:“鍾兒,看書餓了吧,娘給你做了粥和鹹菜。”

“娘”

讀書之人見婦人進來,趕緊起身相迎,卻被婦人搶先一步迎了上去:“鍾兒,你不必起身,看書乏了吧,喝點粥歇歇再接著看。”

被婦人喚做鍾兒的正是況鍾。

況鍾略帶愧色道:“娘,孩兒隻顧看書,讓您操勞了。”

看著母親根根華發,卻越發的愧疚起來:“娘,爹去世的早,家裏家外都由你操持,孩兒這些年不曾分擔些許…。”

“咱們母子倆說這些做什麼,為自己的兒再苦再累那也是甜的,天下為人父母皆如此,你用功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娘做再多的事那也算不得什麼。”況母將況鍾的話打斷,言語中充滿無盡的慈愛。

“來、這是蓮子粥,裏麵特意加了些紅棗,聽街上阿嬸們說蓮子和紅棗有補氣安神之功效,對考取功名的學子特別有用。”將粥送到況鍾跟前,不忘小心叮嚀道:“粥是剛盛的小心別燙著。”

“娘,我不餓,還是你吃吧。”況鍾將粥推回母親跟前,麵露愧色:“從記事起,娘就把最好的給孩兒,娘親心靈手巧、勤儉持家總是變著花樣用最簡單的東西做出最好的,雖說家裏清貧了些,可孩兒卻覺得生活十分富足。”

“鍾兒,娘吃過了。”

“你這是看的什麼書?”況母沒再說粥的事,看了眼手中的幾本書,卻將目光停留在況鍾跟前正在看的書,看著封麵有些疑惑。

“額,那個…,娘,你今天煮的粥特別好喝。”提到看書的事,況鍾立時緊張起來,說話也變的結巴,埋著頭隻顧著喝粥,忘記這粥原本是要給娘親的。

“大明…”第三個字皺著眉頭始終念不出來,況母將書伸到況鍾跟前問道:“鍾兒,後麵這個字念什麼?怎麼和你看的書不一樣,你看的四書五經裏麵可沒有三個字的,有‘大’字的好像是有兩個字,叫什麼‘大學’來著。”況母識字不多,隻得看書名有幾個字和模糊的記憶來判別。

“娘,這個蓮子是不是沒煮熟,還有你看紅棗裏麵黑色的東西是什麼,是不是沒洗幹淨。”況鍾拿著湯匙在碗裏非快的攪拌著。

“別打岔,不幹不淨吃了沒病,紅棗和蓮子生的都能吃,什麼時候這麼嬌情了,這到底是什麼書,後麵這個念什麼字。”況母有些惱怒,瞪著況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