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進優沃(2 / 3)

公司剛剛起步,當然是有活就接。最初的半年,隻有他們兩個人,騎著摩托車出去跑業務,在眾多項目中,監控是最好跑的,那時候正好是監控攝像機普及時期,人們對監控攝像的技術還不了解,所以那也是工程利潤的黃金期。

貝萊不挑活,雖說以前在藍天信息談的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項目,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心態好,跑不到優質的政府項目就跑私人企業工廠,跑不到工廠就跑地產住宅,跑不到地產商業區也行,實在不濟個人店鋪超市也可以做。

他們接過最少4個監控點位的活,向百川也沒二話,陪著他上樓頂,下機房,架梯子,穿線支架。有項目時兩個人就起早貪黑,自己跑活自己幹。活幹完了就馬不停蹄地尋找下一個客戶。這麼堅持了半年,終於讓他們跑到了一個大單子——沂江港口大酒店的全套智能化工程。

如果說是靠公司資質、企業實力或是業務水平拿單,那優沃一點希望都沒有。一個隻有兩個人成立才一年的公司,連十萬以上的項目都沒有接過,更別說港口大酒店這種綜合性的工程。

拿下港口大酒店,貝萊總結為靠運氣。港口大酒店雖說項目龐大,但建在沂江最偏僻的縣城——臨港縣,臨港縣距離沂江市中心有100多公裏的路程,道路也不通暢,開車需要一個半小時。

當時是建築智能化行業的黃金期,同行的大佬們在市區和鄰近幾個縣的項目都做不完,極少有人願意費時費力去跑臨港的項目。

貝萊看中了這一點,我們和大佬們沒法競爭,可以去跑他們看不上的區域,於是他們就這樣發現了港口大酒店這個優質項目。

與其說是他們的業務水平促成,不如承認當時就是酒店的老總萬國明看中了這兩個年輕人。在這一點上,向百川和他意見不同,向百川覺得,能被老總認可那也是他們的能力。

和其他公司的業務員不同,向百川和貝萊這是在為自己奮鬥,而且跟進港口大酒店時,他們手裏沒有其他的項目,於是一心撲到這件事上。

他們幾乎是每天打卡式的到酒店工地報到,又擔心每天纏著萬國明會招到客戶的厭煩,所以大多時候他們就呆在工地現場,當然也不是閑逛,在那段時間裏,他們和現場的監理、總工、工程員一一打交道,先是和項目有關人員混熟交朋友,然後又把項目情況打聽得門清,這樣直接為後期設計方案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線索。

報價方案提交後,萬國明拿著幾家的資料做對比,其他幾家都是大同小異模板式的雷同,隻有優沃,每一條設計都與現場一一核準,量身定製。隻是公司規模太小,也沒有什麼有說服力的工程案例。萬國明將方案放在一邊,對助理小張說,還有時間,再等等看。

助理小張轉天給貝萊打電話:“萬總這邊對咱們的方案還是挺滿意的,認可你們的設計能力和認真態度,但還是對公司有顧慮,還得加把勁啊!”

貝萊使勁點點頭,可這把勁從哪加呢?皇天不負有心人,到底還是讓他們得到了機會。那幾天臨港受台風影響,每天都在下大雨,工地被迫停工。向百川問貝萊,這天氣咱還去嗎?

去!貝萊很堅決。拿下項目就差臨門一腳,卻不知這一腳的勁該往哪使,與其呆在辦公室想破頭,不如去工地現場想。

兩個人冒著大雨來到工地,正見工地的林總工在打電話嚷嚷著什麼,便過去打聽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大雨衝毀了路麵,萬總的車陷到海邊鹽池的泥地裏,困在半路出不來,打電話找工地的工程車去幫忙。

貝萊遞過一支煙去說:“那您派師傅走一趟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