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無名山。
崇山峻嶺中,一座極其普通的山。一個極其普通的無名村。
有一種未知的朦朧,籠罩在無名山人的心頭:為什麼村子的人都不敢去後山?
這一未解之謎,伴隨他們經曆五千年。
神秘和詭異與恐懼一脈相承。
“萬萬不可踏上後山那座鐵索吊橋!”
自打潯非記事時,父親就給他忠告。這是祖宗的禁忌。
這樣的忠告,父親強調了無數遍,聽得潯非耳朵起膙子。
“為啥,爹?”
兒時的潯非,眨著調皮的黑眼珠,疑問中帶著天然的桀驁不馴。
“不為啥,不能去就是不能去!後山危險著呢!”
“這麼說,你去過後山?快講講!我好想知道。”
“我傻呀,去那兒尋死!你爺爺警告的,不準去後山。以後不但不能去後山,問都別問!”
“那爺爺定是去過後山?”
“還問!……”
“你就告訴我吧,後山到底有什麼不能去的。”
“好吧。你爺爺也沒去過,是你老爺爺警告你爺爺不能去!
祖祖輩輩都沒人敢去,因為,但凡去過的人,沒活著回來的!
總之,祖宗說不能去後山,咱就不能去!”
……
為什麼大人們苛責不讓去後山?這問題長久困索小潯非稚嫩心靈。
父親是個老頑固,什麼都問不出。小潯非便黏著母親。
誰知,他那位慈愛的母親,更是不可說,說不得。
問多了,問煩了,便一句:
“小崽子,敢再皮,叫後山那些厲鬼冤魂將你撕吃了!”
打發了潯非。
兒時潯非,有關無名山後山的記憶:未知、恐懼、災殃,還有母親所講的厲鬼冤魂。
現實總是以不成文的條陳支配著無名村人的日子。
其中就有村子老人常掛在嘴角的那句:
“萬萬不可踏上通往後山的鐵索吊橋!”
這一禁忌,被無名村人稱為不可觸碰的鐵律。
攸關生死,奉為圭臬,代代人莫不遵從。
這種“不可”,是傳達祖宗的“封山令”,一代又一代沿襲長輩對晚輩諄諄教導。
要求晚輩學著他們樣子,照此傳下去。不可違拗。
無名山的後山,更加神秘。甚至在小孩子看來,是恐懼。
故事發端於這座神秘的無名山。
那年潯非十八歲。他有幸成為無名村第一個大學生。對於窮山坳的人們而言,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
“潯非是咱村第一個大學生”!
按老人說法,從倉頡造字到孔子講學,從科舉製度到現代文明,還沒有哪一個無名山人冠此殊榮。
省城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潯非十八歲生日的五天前準時送達。
大學錄取加十八歲生日,雙喜臨門。
潯家老兩口喜氣盈腮,忙不迭對串門道賀的鄉鄰們迎來送往。暗自對出色的兒子,流下激動的淚水。
誰曾想,惹是生非的兒子接下來瘋狂舉動,讓老兩口大跌眼鏡,不寒而栗。
生日那天,潯非和死黨羅蒙,以及同村卜巴,帶著幾個損友,在無名山的前山遊玩。
少年輕狂,指點江山。一個個吹牛放炮,豪情萬丈,好不自在!
無名山居於秦嶺山脈之中。
眾小夥,臨崖憑欄,遊目四望秦嶺大好風光。
滿眼的蔥鬱洇潤,翠木參天。鳥語喧林,花放異香。草木蓬勃的一發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