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脈,萬山之祖,號稱華夏文明的龍脈,這是一片充滿神奇色彩之地。
淩墨一個人行走在昆侖山脈外圍的高原土地上,他身著戶外徒步裝,背著雙肩包,手中握著一根登山杖,匆匆行走著。
頭頂是蔚藍天空,腳下是連綿起伏的青草地。
如果是第一次來高原旅遊,藍天、白雲、雪山、青草,定然讓人心曠神怡,拋開一切煩惱。
但此時的淩墨,麵色憔悴,肌膚黝黑。很顯然,他已經在高原上待了不短的時間。
事實也是如此,為了尋找傳說中的昆侖丘,他已經在青藏高原奔尋了兩年。
昆侖丘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仙山,古籍中有記載。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火東。”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古籍中,對於昆侖丘的記載不少,但上古之後,誰也不知道傳說中的昆侖丘在哪裏。
許多研究古文化的人都會看《山海經》這本奇書,但大都當神話傳說來看,不相信其中的描寫。
從前的淩墨也不例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他,本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
可是,自從那件詭異的事情發生以後,他的世界觀便發生了一絲改變。
這也是他為何要尋找昆侖丘的原因,而這一切便要從六年前說起。
六年前,18歲的淩墨剛上蜀州大學,就讀於考古係。因為勤奮好學,成績拔尖,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考古學不可多得的天才;同時,也因為書呆子模樣,不解風情,他也是同學口中的木頭人,當代大學生中絕無僅有的奇葩。這也印證了那句話,天才和奇葩往往是一體的。
而最讓人可氣的是,這個木頭人他竟然追到了考古係的係花娰月。雖然,講道理,淩墨除了太木以外,確確實實也有那麼一點陽光帥氣。
不過,要知道姒月不僅僅是係花,更是整個蜀州大學的校花,無數蜀州學子心中的女神。
他們的結合,在無數人眼中是讓人嫉妒的,用一流行的俗語來形容:“好白菜都被豬拱了!”
雖然,身為考古係大才子的淩墨,他自己不這麼認為。
大一結束的時候,這段受無數人嫉妒的戀情,終於是以分手告終。
天才的世界總是讓常人那麼的無法理解,別人失戀要麼號啕大哭,要麼酗酒發泄,要麼旅行散心。而我們的淩墨同學,在失戀之後,奇葩地買了一張去秦嶺的車票,獨自一人在秦嶺的大山中做了兩個月考古研究。
也正是這次秦嶺之旅,淩墨在大山中迷路,誤入了一個山洞,偶然得到了一本用羊皮卷包裹的無字古書。
無字古書沒有封麵,每一頁紙張都薄如蟬翼,整本無字古書僅僅隻有九頁,拿在手裏也沒有太多重量。
最初,淩墨以為這隻是某個古人的惡作劇,並沒有太在意,單純覺得書籍的紙張有些年頭,做工也還精細,便帶了回來,當做收藏品。
卻不曾想到,自那以後,淩墨時常會做一些怪夢,準確的說,是同一個怪夢。
夢中沒有其他的事物,隻有那本他從秦嶺帶回來的古書。
與現實不一樣,夢境中的古書上記載著一些不知名的古字。另他無比羞愧的是,身為考古係高材生,竟然一個古字也不認識。有心想要研究,醒來以後,對字體又毫無記憶。
這夢境太過詭異,就算是日有所思夢有所想,也不可能連續做同一個夢境吧!
經曆過詭異的夢境,淩墨這才開始重視這本用羊皮卷包裹的無字古書。
經過研究發現,這本古書果然有一些奇異之處,不僅水火不侵,便是鋼鐵利刃也無法損其絲毫。
更神奇的是,自從淩墨研究無字古書開始,便不再做那個夢。而一旦淩墨長時間離開古書,他就會再次做那個夢。
如此靈異事件,使得淩墨更加謹慎,不敢將此事告訴任何人,無字古書更是隨身裝在近乎二十四小時不離身的背包中。
古書的奇異之處和詭異夢境的聯係,無不在訴說著這一切非同尋常。
冥冥之中,似乎有所指引。
為了弄清這一切的根源,淩墨在大學期間,瘋狂研究古書,遺憾的是始終沒有進展。不過倒是意外地解開了諸多國內考古界的未解之謎,發掘出多處先秦遺跡,成為考古界最著名的青年考古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