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墨國年僅二十歲的皇帝突然駕崩,舉國哀悼。
大臣們紛紛上奏,請立盡早立新皇,沒想到第二天大清早,被發現三歲的太子暴斃在太子府,伺候太子的丫鬟太監均被太後賜死,朝野上下一片嘩然。
皇上和太子接連暴斃,一些手握大權的武將蠢蠢欲動,一時之間,天墨國岌岌可危,百年根基受到了重創。
午時過後,右丞相親自到慈寧宮外跪著,請求立攝政王為新皇,言:“攝政王慕澤,三歲能詩,五歲畫出軍事部署圖,解決了南疆動亂;七歲隻身前往北境寒冷之地,傳授百姓穀種之術;九歲出使雲國,得到雲國皇帝賞識,與雲國簽訂百年友好之書;十一歲推行良田集中管理製度,使天墨國的收入翻了兩倍,國庫充盈,百姓豐衣足食;十四歲被封為攝政王,十五歲時卻突染惡疾,皇上憐惜,賜他尚方寶劍和免死金牌……”
右相想起了攝政王過去的種種功績,最後情不能自已:“如今皇上已逝,太子殿下也沒了,我們天墨國能夠倚仗的,唯攝政王而已,雖然王爺染惡疾,閉府修養已有三年,但他時不時提出的一些新政策,推行後都能得到很好的成果,望太後娘娘以大局為重,切不可因當年……之事,而孤立攝政王……”
右相話落,慈寧宮的門終於不再緊閉,這是太後娘娘肯見他了,信步走走進去,簾子那邊雍容華貴的人兒,早已不是當年的她。
第三天清早,更駭人聽聞的消息傳來了,太後娘娘三尺白綾懸於慈寧宮,結束了她那荒誕無稽,而又傳奇的一生,享年三十六歲。
天墨國的太後是史上最年輕的太後,她十四歲笈笄之齡一紙詔書嫁給皇上,成為萬人尊崇的皇後,十六歲誕下太子,也就是三天前死去的皇上,二十六歲時,先皇去世,她坐上了太後之位。
後宮女眷是不可以隨意出入宮門的,所以太後也僅僅隻能每月十五出宮,回娘家一趟。
三年前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的夜晚,太後和往常一樣出宮回娘家——顧府,太後的哥哥是左相,然而這次的出宮沒有以前那麼順利,當巡邏的士兵發現太後時,她已經不見了。
索性最後太後娘娘還是被送回了皇宮,但中間發生了什麼,極少有人知情,自此以後,太後再也沒有回過顧府。
太後安然無恙回到皇宮的第二天,攝政王慕澤就染上了惡疾,整個人麵色蒼白,透明清澈,宮裏的太醫都被遣去攝政王府,救治慕澤,可惜統統無果,既不知道是患何病,也不知該如何對症下藥,皇上大怒,將遣去的太醫各打三十大板,這才作罷。
攝政王在天墨國一直是神袛般的存在,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所以備受尊崇,從未有人懷疑過慕澤的任何舉動,是否合理,是否完全正確,因為所有的懷疑,都是一種褻瀆。這份雲端高陽,是他慕澤與生俱來的,所有不好的元素,都不會牽扯到他的身上。
民間有幾個版本的傳聞,有人說,是天妒英才,攝政王泄露了天機,幫助了天墨國,導致反噬降臨在了自己身上。
也有人說,是因為太後娘娘給攝政王下藥了,因為功高震主,皇上的地位就會有威脅,所以太後那天晚上明著是去顧府,實則是去了攝政王府,因顧家與慕澤一直交往密切,所以攝政王沒有防備,太後娘娘趁機下藥。
更有甚者,說是太後娘娘三十三歲,為老不尊,看中了十五歲英俊瀟灑的攝政王,想老年吃嫩草,下媚藥不成,就起了歹心。
還有人說,是攝政王想遠離朝堂紛爭,所以自己給自己下藥,至於太後的事情,那完全是個巧合。
究竟太後和慕澤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情,無從得知。
太後死後,朝臣開始害怕了,害怕天墨國的王爺們會互相爭鬥,這種權力之爭,一旦站錯隊,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大臣們輪番在攝政王府前徘徊,他們知道,隻要慕澤想要的,一定可以自己去拿,因為沒有人可以阻止他。
如果能站在攝政王這邊,那麼起碼性命可以保證,所以一時之間攝政王府前成了最熱鬧的地方,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些大臣是來給自家女兒提親的。
柳稍黛青漾了霡霂小雨瀟瀟,窗外芳草萋萋,氤氳水霧輕輕繞著。
窗前長身而立一男子,墨發如瀑瀉至腰際,前發以白玉冠束起,以玉簪固定。膚細致如美瓷,臉棱角分明俊美異常,眉似遠山含黛,眸比黑星曜石,鳳眸微微挑起,睫如冰蟬之翼,高挺英氣的鼻子,削薄輕抿的唇,無一不在詮釋著完美,舉手投足間散發出高貴的王者氣息。
一襲月牙白長袍,兩邊袖口繡以紫竹為飾,如水般光滑的布料以暗白絲線勾出朵朵白雲,腰間束以米白淡橘條紋錦緞,一塊純白玉佩墜於腰間,淡藍流蘇加以修飾,流蘇隨著男子的步伐搖晃,甚為美觀,腳蹬淡白錦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