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全真教的外功,方誌興並不是很看重,除了學習全真心法中配套的入門拳腳功夫外,僅學了全真劍法和金雁功,其它武功都未多加修習。郝大通見此,也不勉強,畢竟方誌興年歲還小,這些武功也夠他修煉了。
除了武功之外,方誌興向郝大通重點學習的,便是易學功夫。諸學之中,郝大通尤精《易經》,對於其中卜算之術也頗為精通。方誌興上一世並沒有見過此道高人,今世自然要好生學習一番。武學之中,可是有許多與《易經》相關,不說那逍遙派的淩波微步,便是丐幫降龍十八掌,招數名稱也都是出自《易經》。而且方誌興如今身上便有一功,和易數頗為相通,那便是得自泰山派的岱宗如何。
這岱宗如何方誌興得到之後,前世也曾精研許久,並根據其中心訣學習其中算法,不過卻未得要領,並不能算盡一切,對他武功也沒多大幫助。畢竟戰鬥之中,瞬息萬變,哪能瞬間算到那麼多東西。後來他打通玄關一竅,卻悟到了其中妙處,知道其不僅是算數功夫,還是易數功夫!想那泰山派的前輩也是有精通易理之人,將其化入了劍術之中,怪不得能創出如此劍法。不過他擔心無人修成,是以才又傳下了算數修習之法。方誌興精研之下,雖然還沒成功,卻對其利用各種因素輔助戰鬥的想法更為精通,也正因此,他才自信不懼任何一流高手。
外功方麵,方誌興自然不擔心,但內功方麵就需要時日積累了。他思索之下,覺得如今內功已有根基,也是時候想些其它途徑,加快內功蓄積了。他如今武功小有成就,已經能行走江湖,因此便向郝大通稟告,說是要下山行走江湖,取回一些家中記載的功訣。他所會武功頗多,當然要找個借口,以後好用出來。
郝大通這兩年來一直輔修混元樁和易筋十二式,倒是進展頗快,特別是易筋十二式有成,大大改善了他的資質,如今他麵色更加紅潤,原本略顯肥胖的身材也顯得健碩起來,更顯仙風道骨。
聽聞方誌興想要下山行走,郝大通當然不放心,說道:“你如今武功未成,還是過兩年再去吧!”對於方誌興說家傳還有武功,他一點並不意外,有混元樁和易筋十二式這等神妙的基礎功夫,必然有真正的功法。但方誌興急於下山,他卻並不讚同,萬一走漏了消息,或者遇到了什麼敵人,那可就危險了。
方誌興知道師父想法,也不分辨,說道:“懇請師父準許弟子演練劍法!”
眼見郝大通點了點頭,方誌興說著拔出長劍,向前方一個木樁一劍刺去,劍至中途,突然一化為三,刺到木樁之上,正是全真劍法中一氣化三清的上乘劍術。
郝大通見此,頓時吃了一驚,他平時並未見這個弟子如何費心劍法,如今竟然達到了如此境界,當真讓人驚異。要說單是一氣化三清也就罷了,那木樁之上的三個印痕,深淺不一,卻又井然有序,這份勁力變幻,可當真難得,就是他如今也不能做到。
見到此景,郝大通心中大為歡喜,這弟子不但內功極有天賦,劍法上天分更高,可當真是上天賜予的佳弟子!不過這樣他就更不能放方誌興下山了,萬一他在山下不小心受了損傷,豈不是全真的一大損失?不過他又不好直接拒絕,沉吟一番,想到一個方法,說道:“我全真門人,功夫達到一定境界,就要學習天罡北鬥陣,你若是能修習好這套功夫,我就許你下山。”他這番卻是在難為方誌興,天罡北鬥陣有七個方位,每一方位都有配套的劍法、步法,方誌興縱然天資聰穎,想要盡數修成,也非得數年之功。
師父如此發話,方誌興也隻能遵命。不過他心中也是暗暗歡喜,他當然知道天罡北鬥陣是全真教最上乘的功夫,不過他以前卻沒有資格修習,如今能得傳此功,也是一大喜事了。而且他輕功回複了許多,這兩年在藏經閣中也沒少看北鬥方位的知識,自信能很快學會。
天罡北鬥陣是王重陽留下的鎮派陣法,當然沒有那麼簡單。縱使有些基礎,方誌興也花了一年多功夫,方才通曉天罡北鬥陣的各式變化,並學會各套步法、劍法,如此才被準許下山。此時他功力又增,已經達到二流境界,在江湖上行走也是無礙了。
此時方誌興已接近十六,加之身體發育快,性情又沉穩,外觀上已經和成年人無異。郝大通也見此也放下心來,準他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