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派的優勢所在,其它門派是學不來的。比如像華山派這樣的,隻要二十年不出江湖,江湖上就會將其遺忘,說不定會認為已經滅派,更別說前來拜師了。嶽不群和寧中則前些年一直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可不就是為了維持華山威名,免得被人忽視!不過即使如此,主動拜入華山之人也寥寥無幾,不然如今的華山派,也不會隻有幾個內門弟子,總的人數也不足百人了。
這裏有些人不禁要問:收不到徒弟,為何不收些孤兒呢?這就要說到資質和門派忠心度了。孤兒通常因為營養不良等原因,資質並不算好,難以找到良才美玉,像令狐衝那樣資質高絕的,實在極為難得。而要說忠心度,孤兒因為無牽無掛,又因為自身原因,通常對門派歸屬感不強,也最容易叛變。就拿如今華山派來說,令狐衝和陸大有出身孤兒,其中陸大有是令狐衝所救,要說他是忠於門派還是更忠於令狐衝,實在顯而易見。至於令狐衝,則更難說了,嶽不群待他如何?不僅撫育他長大成人,還把他當做下任掌門培養,甚至要把女兒許配給他……如此令狐衝都差點叛門而出,更別說他人了。
而且這兩人還算性情純良,若是有秉性不良之人,被人引誘之下,隨意泄露功訣,那華山派又如何傳承?因此各大門派招收弟子時,一般都是就近選取清白人家子弟。這些人常年受到門派恩惠,甚至幾代人都與門派有聯係,忠心能夠保證,而且他們即使受到引誘,也要顧忌親朋等因素,很少叛變,像英白羅那樣不顧家人的,實在少之又少。反倒是一些小派,由於無法廣開山門招收弟子,通常選取一些資質較好的孤兒教導,因此叛門、叛師之事才屢見不鮮。華山派若非遭逢大變後,近十年沒有人上山拜師,令狐衝就是資質再好,嶽不群也不見得收下他,更別當做自己的大弟子培養。這點實在是各大門派總結的生存之道,雖然沒有明說,卻大都遵循而行。就好比世家之人,挑選貼身奴仆大多是家生子,就是為了保證忠心。
“孩兒倒是有個想法,也不知是否可行,如果順利的話,說不得真能讓華山與少林、武當鼎足而立。”嶽方興自從得知武當派的立場後,近來也在思索此事,也算略有所得。
嶽不群對此極感興趣,向他詳細詢問。
嶽方興道:“少林、武當影響如此之大,不得不說得益於兩派在武林中佛、道兩門的領導地位。我華山雖然也算是道門正宗,但如今早已成為純粹的武林門派,萬難與武當相爭。因此孩兒思索一番,想到父親‘君子劍’的名號,覺得我華山不如拉攏儒門。儒門在世俗之中,勢力何等之大,在江湖中卻聲名不顯,如果我華山能夠在武林中領袖儒門,必然能獨樹一幟、聲名大昌,長此以往,定然能夠大興,就是比擬少林、武當的地位,也不是沒有可能!”
嶽不群沉吟不語,良久,問道:“我華山向來屬於道門,武功又都是道門功法,如何拉攏儒門?”
嶽方興道:“我華山派承自全真教,奉行‘三教合一’,如今更注重道儒結合,誰也說不出什麼。至於功法,爹爹養吾劍早已大成,大可結合其運功路線,創出一套配套的養身練氣之法,隻要將此散布出去,必然可擴大華山派的影響力。隻要能得到那些讀書人認同,又何愁收不到資質上佳的弟子。”
嶽不群內心也覺得此法不失為一條路徑,畢竟華山派若是想成為正道第三大派,僅靠武功可是不行的,而要是和武當派爭奪道門的影響力,可是難如登天,連他自己都沒有信心。不過這事實在太過重大,關係到華山派的發展方向,因此他也要慎之又慎,細細思慮。
“興兒,月底武當大典,你就帶領戴子、平之,代表我華山前去。”眼看夜色已深,嶽不群略過此事不提,轉而向嶽方興吩咐道。如今嵩山派被滅,華山派有可能是魔教的下一個目標,他還要思考如何應對魔教,實在沒時間前去武當,因此如此安排。
嶽方興點了應了下來,次日,帶領施戴子、林平之往武當而去,嶽不群則率領一眾華山弟子回返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