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石之謎(1)(1 / 2)

東非裂穀。

半年前,位於埃塞俄比亞高原的古人類博物館館發布了一係列搜尋任務,目標是古人類文明遺跡,用來充足館藏。俄國人米特到非洲大陸已經2年多了,也許是氣候差異太大,曾經活力無限的”高加索雄鹿”已經被這個世界上最炎熱的氣候徹底擊潰。除了那張棱角分明的臉龐依舊能惹姑娘們心動,他已經沒有可取之處,就連健碩的身軀也總是脫水般佝僂著。

米特接受到這條信息的時候正好流浪到東非,在唐人街的一家酒吧裏喝著廉價伏特加。考古?聽起來是份體麵的工作。雖然米特對曆史一竅不通,但自小在貧民窟裏長大,倒是練出了一副好眼力和專家級撿破爛的本領。

他點開了隨身智能終端——簡稱GE,仔細瀏覽了考古場地的環境,望不到頭的野草和溝壑,任何人類文明都不願意眷顧的地方,不禁讓他聯想到起了故鄉西伯利亞。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除了該死的非洲太陽。

米特自言自語著。他已經沒有太多餘地去拒絕這一份唾手可得的酬勞了,想在這片奇跡大陸活的更體麵一點,他需要趕緊搞一些錢,在高級酒店闊氣的套房吃一頓大餐,魚子醬是個不錯的主意——膠囊宿舍和保障餐馬上就要把他逼瘋了。

北風女神開始眷顧你了,米特。他對自己說道,微笑著飲盡了杯中剩下的伏特加。

對普通人來說,考古是一項專業而神聖的工作,在廣闊的草原上搜尋曆史的蛛絲馬跡,沒有多年的專業積累,想要有所收獲簡直是大海撈針。但半路出家的米特可不用按這個路子來,他有豐富的經驗和周密的計劃:他通過GE在博物館的數據庫裏下載了懸賞品的明細,在經過簡單的價值排序之後他列了一份清單,上麵有所有他想要的東西。他還撥通了國際長途,從老家伊萬叔叔那兒借來了“小鷹”型號的探測飛行機——3個小時就能勘探一平方公裏的土地表層,在米特看來,考古、挖寶或是拾荒,在某種意義上的一樣的,必須要快。

把“小鷹”從俄國弄來幾乎花光了米特剩下所有的錢,這會他真的是沒有退路了;當然,慷慨的伊萬叔叔是那麼疼愛異國他鄉的侄子,飛行器的燃料倉裏,偷帶著還捎來了家鄉最烈的酒和一張字條。

紙條上寫著:看好這台該死的飛機,米特洛夫斯基,不然就等著喂熊吧!

家鄉特有的問候,米特用俄語對著天空高喊了句我愛你叔叔。深深喝了一口西伯利亞的特釀,那種口感,飛行器燃料都不如它帶勁!

米特通過GE與“小鷹“的控製器取得了同步,上傳了懸賞品的元素成分,這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勘探效率。整整三個月的時間,米特從肯尼亞裂穀省一路向北搜索,非洲的炎熱讓他飽受折磨,一路上他不僅得對抗高位,還得提防毒蛇和裂穀熱病毒的侵害。除此之外,偶爾遇到的野生動物倒顯得可愛不少——大部分時候,米特更喜歡呆在越野車駕駛艙裏跟獅子犀牛打招呼。

一路上米特一直能有一些不錯的收獲:一些牙齒和骨骼的化石,似乎也沒那麼難找;要是這些遺骸隻是散落在斷崖和幹枯的河床上,那麼收集工作對米特就顯得輕而易舉了,他隻需要戴著手套,如同逛商場般的把化石撿到箱子裏;如果“小鷹”在該死的草原上發出的探測訊號,米特就會立刻變得很暴躁,畢竟挖掘可不是他擅長的活,他總是分不清礦物岩和化石的區別,但又鬼使神差的堅信自己能從泥巴裏挖出寶來;他總是會擦著臭汗對自己說:“米特,你會捕到大魚的!”

他一路向北遊蕩,一直到了圖爾卡納湖附近。米特打算在人類搖籃附近碰碰運氣,不過越靠近湖泊,周圍的土地倒越發的荒蕪了;幸虧到了十月肯尼亞的雨季將要來臨,這才使得這篇詭譎的土地煥發出了一些生機。

米特把營地安紮在了一個地勢較高的緩坡上,裸露的岩層比起草地可舒服多了。在這裏沒有咬人的毒蟲和蚊子。而且這裏的視野非常不錯,米特站在高處眺望著,人們喜歡把圖爾卡納叫做碧玉海,油亮的綠色湖麵在赤色的荒土襯托下,散發著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魅力。碧綠的波浪無聲的起伏著,如同一塊磁鐵般吸引著米特的目光,讓他半天才回過神來。而山坡另一側,有一個錐形的帳篷佇立在遠方的草原中央,帳篷圍繞著一根巨大的黑色方尖塔,七八個成年男子在部落裏活動著,他們可不是什麼茹毛飲血的野人,現代文明的風已經在非洲大陸吹了一百多年,但總有一些人聲稱隻有回歸原始的環境下才能找到自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