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石成雨攜家搬遷回到了出生地杏花村。這裏給石溪竹的初步印象是,村莊沒有蓮湖村養眼,顯得老舊落後不順眼。其實,更有那原始自然村的無方圓,無拘無束獨特之美:每年春風楊柳清馨明目時,杏花開滿了荒岡、河岸、田邊地頭,乃至家家戶戶的宅院中。更有許多一米粗十米高的古杏樹,引領繁華宛入上河圖。有道是剛剛杏林落紅雨,便有桃花省春來!
石成雨深有感觸,隻身離家漂泊了二十八年,如今帶回來了一大家子人。這裏是唐高祖唐太宗開強土到過的地方,因看見鳥和蛇鬥架勒令建了青龍寺。又因建廟期間朝庭出現叛亂,令監軍靖德回朝,當跑出百裏之外,有追來者問青龍寺山門之事,靖德不耐煩甩鞭說道“就修在這吧!”數以百裏之遙,我們便是住在了廟產地的“無形牆”內了。年輕時衝出了“無形牆”外,如今又要回歸無形牆內了!
與石成春弟家同住一個院太擁擠,有些沒大用又舍不得扔的東西無處放,他便叫石浩用苞米秸稈夾障子、抹泥蓋了個廂向下屋小房子。想起祖宗傳下來的石家有野神保家口,又叫石浩畫了五個清朝人像,說是五太爺,供奉在下屋小房子裏。姨娘柳麗媛點香還磕了頭。石溪竹不明白:“這能作什麼呢?”柳麗媛告訴他:
“可以保佑我們”。
杏花村由原來的兩個生產小隊,膨脹分解為四個生產小隊。孫慶文孫大虎,大字不識,苦大仇深,是土改幹部。但是天生聰明有勇有謀,並且護體向熱,非常尊重知識分子,重視人才。他由原來的第二隊隊長,經解體後建立了第三生產隊並就任了隊長。剩下的人就是第四生產隊了。一直和他爭權的牛祿,就任了四生產隊隊長。
也是孫慶文咬尖兒,將匠人都收編到了自己的第三生產隊,雖然抓鬮得到的土地質量是最差的,但是分值收入總是不比一二隊差。那四隊就慘了,雖然抓鬮得到了河岸淤土好地,卻因缺乏人才管理,一直是收入最差的生產隊。
在村裏沒電的晚上,第四生產隊的社員,有湊到一家嘮閑嗑時還在責備:
“嗎的孫大虎把咱們甩了”!
……
一從落腳杏花村,石成雨便給兒女們招集一起上了一課:“你們要勤勞本分,受人欺負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你們太爺石朝寬是個千戶長、人稱石老千。你們爺爺石慶文又是一方山頭,還放過局,這些為時代所唾棄。並且這裏是我們最後的落腳點了,隻能是無條件屈服於世,苟且偷生。因此,要一改舊的家風,讓人們改變對我石家以往又臭又硬的壞印象,這是很艱難的。這就是我寧願在蓮湖村忍受問題的氣,也不願回歸故裏杏花村的原因……”石漢插言了:
“回杏花村,會因是爸爸的家鄉,總會有點關照吧,不會有人罵我們是問題的。”石曉芬講:
“主要我們是因為,這裏是向大城市提供副食的蔬菜社,可以撿菜幫子吃得飽一些,這裏生產隊廢棄的爛菜幫替換掉了,在蓮湖村的難以吞咽的含鼠糞鳥糞的草籽。”
石成雨對孩子們補充說:“況且我又是教師,我連孩子都沒教育好,還有什麼顏麵去麵對家鄉父老!”。聽了父親這話,最擔憂的當屬石溪竹了,他背地裏和三哥石青講道:
“三哥,今後要屬我們倆挨打的最多了,因你遭打,打你我就要跟著借光。”石青不服氣:
“憑什麼就打咱倆呀,還有二哥、石曉秋呢?”
“你總愛惹禍給爸添堵,還看不出爸爸的臉色唄,也因咱倆是半大小子也抗打。二哥十五歲了,快長大成人要搞對像了,是需要有尊嚴的,不能再打了。曉秋妹是丫頭才六歲還小。咱家在蓮湖村爸是市甲等優秀文教工作者,在杏花村是有問題的了。爸的壓力大了我倆也就大了。”
“這這咱倆還不如不搬家了。”
石溪竹喜歡小動物,他要養狗,被姨媽柳麗媛製止:“不行,人都沒有吃的用什麼喂狗。”於是石溪竹提出養貓,父親同意了:“養貓可以,我們這土包房子,受不了耗子導洞。”
石溪竹要來了一個貓仔,當養到了半大時,竟然將後院鄰居家的兔仔叼了回來。石成雨下令:“石青,將這貓扔了吧,以後它還要惹禍的。”石青想,這麼大的貓是記道的了,還會回來。於是,他決定將貓扔到沉香河裏。是父親的決定,石溪竹不敢反抗。他隻好跟隨三哥石青,送貓一程了。回到家後,他用紙寫了洶手,悄悄貼在了石青的後背上。石青出來進去,那紙條扇動著,家裏人看見了發笑。
“水凶,”石成雨這才惋惜講到:“欠妥了,我怎麼沒有想到傷害了四兒子的感情呢!”
一日。石青去上學,被幾個小子攔住,不讓他進校門,他們打了起來,結果都被石青打敗了。西邊鄰居牛祿一手拉著一個孩子找上門來,石青的叔叔石成春迎上去:
“小孩子打架沒反正,過一會兒就又好了,也值得你領來不讓”?
“怎麼我們孩子被你們孩子打了,找上來不對了”?
“不介,你要怎麼地我和你拭把拭把”!說到這,石成春挽起了袖子。
牛祿拉著孩子轉身就走了。石成雨忙走出來迎上去賠禮:
“牛大哥,別生氣,這都怪我教子無方,這是十元錢,回去給孩子買一瓶紅藥水上上,再買點吃的……”那牛祿見石成雨沒有強硬的意思,就轉回身不依不饒了:
“哼,還當過老師呢!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別忘了自己現在是什麼了,好好接受監督改造吧。”這句話是石成雨最紮心的。石成春拽回石成雨:
“哥,你有錢沒處送了,給我,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人待的”!說著輪起了拳頭:“是老右怎麼了,你給我快滾,慢一步吃拳頭”!
那牛祿趕忙搶過錢,拉孩子緊跑兩步走開了。一路上,他那兩個兒子在掙著要這十元錢,便互罵了起來:“你嗎的,你嗎的”!牛祿本來還沒有消氣,見兩個兒子內部又互罵起來,就上前解釋:
“你倆老打什麼架,啊,你管他媽叫什麼,他管你媽叫什麼?奶奶的”!
石成雨耐心勸弟弟:
“我們爺爺是個千戶長,清朝時管理千戶人,爸爸時,又是江湖光棍兒,我不願回杏花村來,就是因為早年爹留下了這個又臭又硬的名字。我一心想改變這個“家風,我們老實了,不就完了嗎”。石成春對哥哥的想法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