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青春報》:金風漸漸,天氣轉涼。我報接到消息,在安雲省一個叫做小雷家的村子,隱居著一位神醫。懷著好奇心,我與師妹二人跋山涉水來到這名不見轉的小山村。
小雷家附近多是丘陵,還未到村口,就看見村子裏麵一群人在忙忙碌碌。但這並沒有吸引到我和師妹注意。就在村子的周圍,一派生機映入我們的眼簾。草木才染秋色,綠荷將皺而未殘,而這裏的稻子、果子卻漸次成熟,預示著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景。
雷東寶大隊書記在聽到我們是來自京城的記者後,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人傑地靈
我們在雷東寶書記的引領下,看見了正在給縣裏麵居民義診的李世民醫生。據李世民介紹,他剛剛二十六歲,但憑借祖傳的醫術,已經治療好了縣裏麵無數人。本來他取了一個皇帝名字,還令我們發笑。但聽見他免費挽救無數人的生命,當地人更是叫他李神醫的時候,終於讓見識淺薄的我們肅然起敬。李世民同誌年紀雖輕,但這樣的行為可稱為大醫了。
就在我們了解完李世民同誌精湛的醫術準備離去時,他隨口的一句話卻令我們詫異。就在一個月前,李世民這個有神醫稱謂的人竟然還在為一日三餐發愁。
經過雷東寶書記確認,小雷家確實是在一個月前連飯都吃不飽。雷東寶書記在和我們說這話的時候,滿臉笑意,一副渾然不在意的樣子。經過了解,我們知道雷東寶書記他是個退伍工程兵,剛剛娶了鎮上一個漂亮媳婦。等到真見到書記媳婦時,卻讓我師妹更詫異了。是什麼原因,讓如此漂亮的女人嫁給一個一個月前還吃不飽飯的粗獷窮漢子呢?
窮則思變
原來,剛剛退伍回來的雷東寶書記發現整個村子裏麵的年輕人,竟然都在打光棍,母親住的房子更是露著大風,家徒四壁。
雷東寶由於是退伍兵,深刻地認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所以思慮良久後,他決定挑起大隊書記的大梁。
就在這時,他認識了初到縣裏的徐縣長,徐縣長發現雷東寶有幹勁,有闖勁,有心將新政策落實於小雷家。所以在縣裏徐縣長的領導下,雷東寶書記及時領會黨的政策,以帶領貧窮的小雷家村民吃飽飯目標為重任。施行‘家庭聯產責任承包製’!就是這個政策,讓村民調動生產積極性,也出現了我們眼前這一幕田園之景。
就在2年前,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幹“生死狀”,讓小崗村嚐到了久違的豐收味道,更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時代大幕。
改革,喚醒了沉睡的土地。
雷東寶書記說:“保證每戶全年上交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
用雷東寶書記的話來說,“搞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就是想能吃上一頓飽飯。”
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自己決定而不是代替農民選擇——盡管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但徐縣長認為既然小崗村能搞,那小雷家也一定行。小崗村的星星之火,已經燒到了小雷家。
我的師妹也終於知道,小雷家的書記為何能娶上鎮上漂亮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