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開啟生命科學之門” 後記”
2000年11月15日,在市府駐滬辦信息聯絡處司徒慧雲處長的陪同下,我開始了對談家楨院士的采訪。
在位於上海南翔的一座花園洋房內,我見到了心儀已久的談老。這一年,他已經91歲了,但在我的視線中,他還是顯得那樣的風神高邁,容儀俊爽。因為來了家鄉客人,所以老先生就有點激動,這令他的夫人邱蘊芳醫生有點不安。她關照我們:“先生前一時期已經發生過一次小中風,所以千萬不能讓他太激動啊!”
我們的話題就從寧波江北慈城鎮的道本小學展開。談老說起他慈愛的母親,當郵務官的父親,自己中學畢業時如何得傷寒病差一點沒命……說著說著,他又會激動起來。尤其在忽然想起要去書房取一點與話題有關的文字資料以供我寫傳記作參考時,他就會顫巍巍地從沙發上站起來,想自己移步去書房尋找。這時候邱女士就會跑過來將他按坐在沙發上,並且說:“你想拿什麼,隻管講,我替你去找好不好?”事實上,那一年,邱女士也已經是80高齡的老人了。這一情景,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中,令我一回想起來就有說不出的感動。在寫作過程中,每遇到什麼問題,我一撥電話到上海談老的家中,邱女士便會耐心細致地回答我的提問。這不僅提供了采訪寫作的便利,也成了我堅持要將這本傳記寫下去的一種推動力。由於我對生物學、遺傳學、基因工程、生命科學等等完全外行,所以現在的文稿充其量隻能算是一本有關談家楨生平的傳記。有關談老生平的材料,除采訪所得外,還參考了談老所著的《基因的縈夢》、《基因和遺傳》、《生命的密碼》、《談家楨科學論文選》等著作以及談老指定給我的那一部《談家楨與遺傳學》。廣西科學出版社於1996年出版的這一部《談家楨與遺傳學》,係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功民先生所著。趙先生自上世紀80代起即開始與談老接觸,並作為談老的助手協助編選出版過多部談老的文集,對談老的個人經曆以及其所從事的遺傳學研究事業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我認為,其大著《談家楨與遺傳學》堪稱為一部最好的評傳,本人從中獲益最多,在此謹向趙功民先生表示最為誠摯的感謝!
還有談老的妹妹談惠敏女士,外甥傅序剛先生,寧波市文聯的王耀成先生,寧波大學圖書館館長戴光中教授,江北區宣傳係統的王靜女士、孔宇先生,寧波晚報的蔡康先生等,在本書的采訪寫作過程中都提供過大量的方便和幫助;寧波出版社的社長李振聲先生還親自擔任責編,在此一並致謝。
還要感謝我的夫人潘敏玉女士,她不僅作為第一讀者通讀了書稿,並及時將它錄入電腦,為本書的修改、整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時,我趁在電腦上修改文稿的實踐機會,一來二去的也就掌握了“五筆王碼”,算是提前掃了一回“盲”(原計劃是在退休賦閑後再實現換筆的計劃),這也算是一份意外的收獲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本書錯誤和缺失在所難免,還望讀者不吝指正。寧波李建樹謹記
於公元2002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