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的人很急,但是事情還真是急不來的,故事還是要從浙江溫州說起來。溫州城裏有一個很喜歡易經八卦、八字風水的人叫做唐天順。要說他喜歡風水玄學這類的,那可不是因為他出身在易學世家,他的爸爸就是一個又老實又本份的工人,別說風水八字什麼神秘文化了,就是六字他老人家也不會!而且,唐天順也不是無師自通,自學成才的天才,他隻是對這個有一些愛好而已。對風水有興趣,唐天順是因為總聽到大家談起溫州城一位名人的故事,才對風水感起興趣來的。
這個人就是風水界的鼻祖人物郭璞,他就是溫州古城的設計者。
要說這個溫州城,那風水是出奇的好,可以說是中國風水最好的城市之一。三麵環山,一麵臨海,坐南麵水,老城區是依據七座山而建的,這七座山呈現出北鬥七星之狀。
溫州,古為甌地,東晉明帝太寧元年才置永嘉郡,開始修建郡城。明朝嘉靖年間的《溫州府誌》記載有這個城池布局的由來,原本按照老傳統的坐北向南的慣例,郡城應該是修在甌江的北岸。
恰巧精通地理風水術的郭璞此時正客居在這裏,出於職業習慣,他早就對這裏的山水地貌做過了細致的研究。他發現,甌江北岸的土質輕,而南岸的土質比較重,這是古代風水術中的秤土法,現在人很少用到了。根據他對土質的判斷,因此建議將新郡城建在了甌江的南岸。
郭璞不愧是一代風水宗師,他根據“依江、負山、通水”的原則,精心設計了一個完美的郡城,一直到今時今日,溫州人還是視他為開城鼻祖,城裏立有他的銅像,山下設有他的祠堂。
現在有些所謂的風水師,手中拿著個羅盤,裝模作樣的擺弄幾下,就胡亂斷哪裏是風水寶地,“大地若能言,地師當愧死”!人家郭璞那是很認真的,他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仔細觀察了地形,搞清楚周圍的來龍和去脈,才做下了接下去的一係列的安排。看風水時一定要登到高山頂上,向四處仔細觀察,所以後來風水界有本著作名叫《登山斷》。如果隻是站在低矮處下斷語,那麼難免就會有照顧不周的地方。當年,郭璞登山觀看的地方原本是名叫西郭山,溫州人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後人改為“郭公山”。
郭璞登到山上,通過仔細地觀察,他看到這裏很多山峰錯落林立,排列竟然好似北鬥九星的形狀。其中,華蓋山鎖住了這個“北鬥”的鬥口。於是,他提出建議,跨山築城。並且解釋了他的理由,諸位父老:如果將郡城繞在山的外麵,雖然城會看起來很大,風水上也可以管能夠富貴。可是,郡城沒有了外圍的保護,恐怕將來是會有刀兵水火之災的。城如果設在山中,那麼外麵來的賊人就不敢擅自進入北鬥陣中,就會保持長久的安逸。父老鄉紳們聽他說得很有道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將郡城設置在了山中,因為城在北鬥狀的山中,因此得名叫做“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