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之路本來就渺渺浩瀚,更不知在什麼年代開始,又是什麼人發現了成仙的秘密,總之一切似乎無蹤可尋,但就在那崇山峻嶺之間,霧繚繞之處,有那樣一個世界,他們與世隔絕,過著杳無人煙的生活,而我們所知道的隻有他們的名字“道者”。
又不知那個時刻開始,無數的文人雅客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求仙章句,“比仙人之逍遙兮聞青山之素雅,朝天闕而允露,隨軒轅而駕青鸞,去三山五嶽兮,赴天山之南北,鯤鵬飛兮八裔纖塵,聞道樂此而獨快哉!”受那些文章所感,更因世道混亂不堪,眾人急於求得解脫,於是便紛紛希望得一仙體,脫離凡俗之惡。這麼一來,求仙之事便廣傳開來,即使三歲小兒也於市井拍手而歌“成仙好,成仙妙,一日成仙托苦海,二日成仙破塵埃,三日成仙得朝拜,人人誇你仙人好。”
故而求仙成了一種風尚,有求長生的,有求脫俗的,有求解困的,更有的為求名權的,總之各式各樣的人應有盡有,隻道那些愚蠢不已之輩,他們為了求仙法道術,不惜一切,拋家棄子,為非作歹,從此更將這世道攪得混亂不堪。
卻說這時已到了大秦統治年間,始皇帝於公元221年統一天下,製定了無數政策,這些政策好的固然利民,壞的卻也太過苛刻,每年供求仙所用的銀錢就是個天數,加上修築長城開銷亦然巨大,至於建皇陵一支那就更不消說了。
始皇帝為了鞏固政權,當然沒有少費心思,老百姓表麵是服服帖帖了,隻有一些文人墨客,仙家道者不受束縛,所謂“俠以武犯境,儒以文亂法”那些道者身懷絕技,更得文武兼備的人比比皆是,這也是整個大秦統治頭痛不已的地方。
然而一切便會如此安靜的發展下去,始皇帝對日益壯大的道者隊伍會置之不理?還有那些修仙練道之術究竟有些什麼秘密?我們的故事還要從一座小村子開始說起......
淩家村是一個並不算小的村落,從南到北起碼千米路程,石階小道蜿蜒上升,路邊排滿了茅草民房。
台階上有許多挑水的百姓,炊煙繚繞著村子上空。這個黃昏,又到準備晚飯的時候了,幾個莊稼漢趕著水牛艱難地行進在不算陡峭的小路間。
村子東南角落有一排茅草屋子,屋子上新草舊墊還能分得清楚,像是剛剛修補過了。茅屋前是個院子,一個美麗的婦人,懷裏抱著六七歲的小孩兒在院子中說話,旁邊稍大的孩童約十二三歲,此時正捧著書卷讀得專心致誌。而就在這裏,威風輕輕飄拂過四周,空氣中夾雜了香香的肉味。
“娘,給我講楚莊王的故事好不好?”紮著烏黑小鬢角,雙眼咕嚕亂轉的小男孩依偎在婦人懷裏叫道。
婦人姿色嬌嬈,即使穿著一身粗布灰裙子,依然掩蓋不住她的豔麗。婦人在小男孩額頭上親了一口,眯著杏眼笑道:“雲兒乖,齊叔叔送給咱的野豬肉就快煮熟了,等吃完飯再給你講好麼?”
小孩童努著嘴老大的不情願,旁邊稍大的孩子過來笑道:“小雲,要聽故事我來講給你,不要老是纏著娘,娘白天種地累了,該讓她好好休息。”
小孩兒還沒說話,那婦人打斷大孩子的話正色道:“宵兒,你好好讀你的書,不能為了弟弟耽誤了光陰。”
大孩子恭敬地回了一聲“是”便忙低頭苦讀去。
那小孩兒無趣道:“娘,你總要讓哥哥建功立業,到底什麼才算建功立業?”
婦人將小孩兒摟得緊緊的,望了望南天的紅雲,眼裏閃著一絲絲光芒道:“雲兒啊,娘親的家鄉在南邊呢!你的外公是個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