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小到接近虛無的“.”無限大到無限接近無邊的“○”,都不存在,這便是無限理論。”
人類忘乎所以的研究數據的極限,是為了求出更多的排列組合,而不是得出一個標準答案!
在遙遠的深空中,有一種東西迫使人類主動或被動追求最準確的結果——安全感
“為什麼?人類這麼執著於得到最為準確的答案!”
因為我們恐懼,孤獨,於無限大的宇宙內沒有安全感!
最初人類研究數據,個體與周圍物體包括能夠運動的生命互動,產生的本能行為,這個階段積累了大量因子,成為人類最原始的收集與排列
它有別於現在的(計算能力),人類對食物的收集,是人類文明的第一次對數據的計算,也正因為這一本能的收集過程,產生了目前一切現有的科技與文化。
當收集越來越多,人腦記不住,就開始分辨已經收集到的數據之間有哪些共同性與差異性,將他們分類儲存在大腦裏,這個過程就是對收集的排列。
通過重建的方式,將所有事物,分別歸納出共同性,差異性,再新建一個數據庫,由它將繁瑣的各類特性與特征去掉。
由這一步,得出新的數據,從而達到計算最佳的效率,這些計算在人類文明的最初。無一不是為了改變生存環境而所做出的本能反應,這一反應就是——思維的跳躍性!
思維的跳躍性本質就是計算,由收集與排列這一步疊加起來,就是我們熟悉的——思考能力。
收集與排列是通過無限重建數據庫,將已經收集與排列的的事物與規律,分類整理。
這一步又需要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靈感。
靈感是人類通過觀察受到啟發的事件與物體,與長久建立的數據庫比對產生的火花,也就是消除數據庫中與啟發事件沒有:共同性與差異性的資料,從而找出符合啟發靈感來源的數據,單獨將這些數據重新排列進而得到聯想,靈感就產生了!
靈感的在人類文明裏,體現的最為明顯就是文字與音樂。
他們有一個極為明顯的共同點,通過聲音的震動,達到區分的特性。
猶如詩詞與歌詞一樣具有震動傳播的共性。
文字與音樂,即,口語與旋律。
其中最為明顯的差異性,在聲音震動的持續性與短促性,體現的尤為明顯。
讓我們將《彩虹》拿出來,通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
準備?
哪裏有彩虹告訴我。00,0,00,000
能不能把我的願望還給我
。000,000,00,000
為什麼天這麼安靜
。000,0,00,00
所有的雲都跑到我這裏
。000,0,0,00,000
有沒有口罩一個給我
。1-11-11-11-11
釋懷說了太多就成真不了
。22-22-22-2-22-22
也許時間是一種解藥
。33-33-3-33-33
也是我現在正服下的毒藥
。YS,W,XZ,Z,FX,D,JY
看不見你的笑我怎麼睡得著
213-123-3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