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送一份大禮(3 / 3)

慕容博大為驚訝,心想自己到少林寺來偷研武功。全寺僧人沒一個知悉,這個老僧又怎會知道?說道:“怎麼我從來沒見過你?”

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精神貫注在武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鶩,自然瞧不見老僧。記得居士第一晚來閣中借閱的,是一本‘拈花指法’,唉!從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慕容博心下駭然,自己初入藏經閣,第一部看到的武功秘籍,確然便是‘拈花指法’,但當時曾四周詳察,查明藏經閣裏外並無一人,怎麼這老僧直如親見?

隻聽那老僧歎了口氣,說道:“慕容居士是鮮卑王族,在江南僑居已有數代,老僧初料居士必已沾到南朝的文采風流,豈知居士來到藏經閣中,將我祖師的微言法語、曆代高僧的語錄心得,一概棄如敝屣,挑到武功秘籍卻便如獲至寶。昔人買櫝還珠,貽笑千載。慕容居士乃當世高人,卻也作此愚行。唉,於己於人,都是有害無益。”

慕容博見那老僧目光遲鈍,直如視而不見其物,卻又似自己心中所隱藏的秘密,每一件都被他清清楚楚的看透了,不由得心中發毛,周身大不自在。

那老僧道:“本派武功傳自達摩老祖。佛門子弟學習,乃在強身健體,護法伏魔。修習任何武功之間,總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學為基,則練武之時,必定傷及自身。功夫練得越深,自身受傷越重。如果所練的隻不過是拳打腳踢、兵刃暗器的外門功夫,那也罷了,對自身為害甚微,隻須身子強壯,盡自抵禦得住。但如練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羅葉指、般若掌之類,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髒腑,愈隱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居士之心,比之別人尤為貪多務得。竟將本寺七十二絕技一一囊括以去,心數錄了副本,這才重履藏經閣,歸還原書。想來這些年之中,居士盡心竭力,已經精通了不少門少林絕技了。慕容施主之所以會受沉重內傷,就是為此了。”

慕容父子聽地全身汗水如河溪般流下,感覺這老僧所言大含精義,道前人之所未道,心下均有凜然之意。不敢打斷他講話,隻能靜靜地聽著。

那老僧又道:“本寺之中,自然也有人佛法修為不足,卻要強自多學上乘武功的,但練將下去,不是走火入魔,便是內傷難愈。本寺玄澄大師一身超凡俗的武學修為,先輩高僧均許為本寺二百年來武功第一。但他就在幾天前,突然筋脈俱斷,成為廢人,那便是如此了。”

慕容複聽到這裏心裏又是一緊,他上個月在少林大會上還看到了玄澄大師,一點病容都沒有,怎麼突然間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

那老僧又道:“本寺七十二絕技,均分‘體’、‘用’兩道,‘體’為內力本體,‘內’為運用法門。蕭居士、慕容居士,慕容公子本身早具上乘內功,所習隻不過七十二絕技的運用法門,誰有損害,卻一時不顯。公子所練的,本來是‘逍遙派’的‘北冥神功’吧?公子年紀尚輕,卻已身懷上百年修為的北冥真氣,一定是用北冥神功吸了不少好手的內力了。”

慕容複心想這位神僧果然不凡,光看了幾次就知道自己學的內功。當下也不隱瞞,道:“正是。”

他說到這裏,眼光向慕容博轉去,隻看了一眼,便搖了搖頭,道:“慕容公子為了免除慕容老施主陽白、廉泉、風府三處穴道上每日三次的萬針攢刺之苦,用‘北冥神功’吸取內力再轉化為北冥真氣回輸,此法倒可以一時免除老施主的病痛,隻是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慕容施主和慕容公子修習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的使用之法,其傷隱伏,雖有疾害,一時之間還不致危害本元,但長期以往,必將有難以治愈的後患。要從根本上化解慕容老施主的內傷,須從佛法中尋求。佛由心生,佛即是覺。旁人隻能指點,卻不能代勞。”

慕容複聽到這裏,陡然想起原著中這無名神僧偷襲慕容博的事情來,馬上擋在自己父親身前,心想如果這老僧出手自己先抵擋住再說。

這老僧卻沒有出手:“以大數而言,慕容老施主有子如此,足慰平生。複國大業也是很有希望,但請二位施主聽我一言。”

慕容複恭敬道:“大師請講。”

那老僧道:“將來我料你們終究能複國。複國之舉,本來就會帶來戰亂。我就帶天下蒼生請求你們在複國之時盡量不多殺生,為各族百姓多謀福祉,此為佛法要旨,慕容老施主的內傷也會不治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