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塗塗,天下寥寥,劍閣仙俠,智勇無雙。鬼穀縱橫,亂世稱雄。
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千百年天下大勢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曆朝曆代興衰背後都有著劍閣鬼穀兩派的身影。
鬼穀一派習縱橫捭闔之術,謀於廟堂,爭雄於亂世,縱橫伐謀之間,鼎定天下大勢。是所謂‘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
劍閣仙俠網羅民間豪傑,不問廟堂事,斡旋於江湖,術以知奸以刑止刑,盛世製奸以為百姓,亂世流於江湖以助明君。
當是時,名士豪傑以入此兩派為榮,然而,無論鬼穀還是劍閣,兩派雖名滿天下,卻有一共同之處,兩派掌門一生所收弟子極少。
鬼穀先生一生隻收兩名弟子,分別修習捭闔之術,二人之間的勝者便是下一任鬼穀子,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勝者代表鬼穀一派縱橫天下,敗者或身死或歸隱永不入世。
曆代劍閣閣主真學隻傳七人。七人修真練道,盛世鋤奸扶弱,亂世輔明君以止戰禍。劍閣弟子雖行於世,然而必尊奉師門之令,不涉廟堂。
世事無常,自帝曆1024年周王畿七侯之亂始,皇權日衰,諸侯做大,相互攻伐,紛爭數百年,皇室雖仍受諸侯朝貢,但除此之外已再無實權,諸侯雖行朝奉之禮,實則掩蓋相互廝殺奪地之名。天子孱弱,無力製止,隻得任憑諸侯擺布,時至今日,天子之土名為天下,實則僅剩京畿三百裏之地,皇權衰落至此,史無前例。
看到此處,便有看官發問,強如鬼穀劍閣相助,為何還能讓天下動亂如此?
殊不知,亂世出英雄,在這個大動亂的年代,卻也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加之當年周王畿七侯作亂牽連甚廣,更有鬼穀、劍閣兩派先賢為此而歿於王都,各門各派均損失慘重,不僅廟堂之上無人總理,天下諸侯群雄逐鹿,紛紛擾擾數百年而成此大爭大亂之勢。
七侯之亂後,各諸侯爾虞我詐逐鹿天下,各門各派在經曆大劫難之後為求自保或歸隱,或依附於各諸侯國,鬼穀、劍閣兩派真傳弟子本就寥若晨星,此難之後也隻能歸隱以待後世英才。
再說仙俠山,東臨滄海,西連燕嶺,為大周北境咽喉之地,燕嶺綿延千裏,是為周界,燕嶺之南為大周帝國之境,燕嶺以北盡皆蠻荒原始地域,相傳蠻荒之地,地域廣袤無邊,其間毒瘴惡水,凶禽猛獸,人跡罕至,更有神獸遠古遺種留存於其中,至於真實性卻無從稽考,雖偶有高人冒險踏入其中以求機緣,但從無有聽說過一人生還,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久而久之,天下皆以此處為禁地。
再說仙俠山,其山高聳入雲,山間靈霧繚繞,雲梯棧道環繞,靈溪穿山而下,彙於山腳環城而過彙入大河而向大海,山林層巒,其間各類靈獸珍奇,美不勝收,山背如神斧切斷,萬丈陡崖,阻北方凶禽猛獸庇得北境黎民免遭紛擾,山腳為燕國北塞重鎮黎陽鎮,燕地乃苦寒之地,盛產烈酒,然而比燕國烈酒更出名的,卻是仙俠山中矗立千年而不衰,名滿天下的修真門派——劍閣!
相傳當年劍閣開派祖師本是一江湖劍客,雖道行一般但好抱打不平雲遊四方,一日遊曆經過仙俠山,隻見山上靈光熠熠,當下心裏自思‘莫非有靈物誕生,何不上山一看,或尋得一方機緣也說不定’。
心中當下打定主意後,便動身上山一探究竟。怎料尋覓折騰一番後一無所獲,而此時眼見日將西沉而自己一無所獲,不覺搖頭苦笑暗歎,正準備動身下山之際,忽聞林間傳來一聲嘶吼聲,震得劍客雙耳嗡嗡作響,饒是他見多識廣不過這光天化日又非荒蠻之地,突然鬧出這樣的怪事也把劍客嚇得著實不輕。
正當劍客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時,嘶吼聲又陣陣響起,劍客方才聽清,自思:“古書有雲,龍吟之聲似雷鳴似獸吼,與方才震耳發潰之聲何其相似,莫非此地乃傳說中的真龍寶地?”
想到此處,劍客心中不免一陣激動,心中一橫,便向聲音源頭而去,沿途小心翼翼,不停觀察著四周環境,不由暗歎,此山鍾靈奇秀,天地靈氣彙聚於此,實在是一處修真練道的絕佳之地,不由暗下決心,待探明聲源探明究竟,便可自尋一處洞天今後便隱居此地以為修煉之所。
話說劍客一路摸索至山林腹地,於一處洞穴中竟得一密箱,此箱供於洞穴靈氣交彙之處,越靠近此箱龍吟愈發震耳,取下之後,龍吟聲漸息乃止。
劍客按捺心中驚駭,於洞口設下一陣法以防外人打擾,寧心靜神,開箱,得古卷一本、古畫一幅、盤龍玉戒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