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是一項“抑製與反抑製”的項目。當一方士氣高漲,接連打出好球時,另一方的比賽節奏則會被打亂,會出現自己的技術發揮不出來,連連失誤等情況。
紅藍兩隊第一局的比賽就是這樣。一開始當藍隊利用孫青和薛敏的進攻連連得分後,紅隊的節奏被打亂了:前排的主攻不下球,快攻也很淩亂,比分一度落後。當紅隊調整戰略後,形勢出現了逆轉:徐莉莉連續攔住孫青的扣球成為了比賽的轉機。直接得分不說,還鼓舞了紅隊的士氣。與此同時,藍隊因為孫青不能下分,自己出現了混亂。前排尹萌的球連連被防起攔住,張西希忙於一傳防守,進攻的精力被分散,扣球威脅也不大。唯有通過兩個副攻來進攻。但當紅隊加強發球攻擊性後,一傳不到位讓副攻變成了擺設,因此落敗也在情理之中。
分析完第一局比賽的錢盈盈馬上投入第二局比賽的觀察。
這次蔣波也做出了改變,將前排輪次也倒了三輪,讓孫青避開徐莉莉的強攔網。這都不算什麼,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將孫青和張西希的位置互換!張西希成為主攻,孫青變成了接應!
李柯不由得讚賞,“嗬嗬,小蔣也挺會變化的嘛。讓攻擊力出眾的孫青來當接應,避開攔網的同時,最大程度發揮她的攻擊力。”
“不過,”接著他話風一轉,“孫青之前沒有怎麼練習過接應,不知道能發揮多少進攻實力。”
李柯說的沒有錯,主攻手和接應二傳分別在四號位和二號位進攻。當接應輪到四號位以及主攻輪到二號位的時候,這一輪次叫做“反輪”,即攻手在自己不習慣的位置進行進攻。有的攻手二四號位都能進攻,但有的則在自己不習慣的位置上無所適從。就像世界杯上,戚梅被蔡保全由主攻改造成接應那樣,她在二號位的進攻頻頻失誤,殺傷力大減。
第二局比賽開始。
經過調整的藍隊明顯加強了進攻。因為孫青不再參與一傳,藍隊的整體節奏流暢了很多。藍隊以尹萌站在前排開局,這時前排是三點攻(所謂三點攻是指二傳轉到後排,前排的二三四號位都有攻手),尹萌在四號位,薛敏在三號位,孫青在二號位,這是藍隊的最強輪。比賽開始後,藍隊發起了猛烈的攻勢。一旦一傳到位,趙芸更多地利用薛敏的三號位進攻,或者利用前排副攻作為掩護,讓前排主攻打出衝近等戰術球。若一傳不到位,則安排孫青進行後二進攻(既一號位後排進攻)來得分。這一變陣果然取得了奇效,紅隊一時猝不及防,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為變陣讓藍隊的孫青躲開了徐莉莉的攔網不說,二號位攻手的進攻節奏和四號位攻手的不同,所以一時之間紅隊的攔網隊員沒有適應藍隊的變化,藍隊的進攻節奏的改變也打亂了紅隊的防守布局)。
“小蔣的這一手變陣不錯啊,也長進了,哈哈。”李柯見對方取得領先也不懊惱,而是笑眯眯地和身邊的秋愛華討論。
“是呀,蔣教練也是資深教練了。當年也是您從川省男排把他調進國青隊的,肯定有兩把刷子。再說和您學習了那麼多年,也必須有進步嘛。”
“你呀你,就不要拍馬屁了。其實變陣需要教練員有勇氣、有智力,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變的。教練員必須考慮到隊員的適應力,要對隊員的特點很了解,平時還要有訓練過。變陣的目的是改變場上的節奏,打亂對手的布局,但是胡亂的變陣打亂的則是自己的節奏。”
“孫青在八一的時候打過接應,國青的時候她一直打主攻,我一開始還以為她不適應二號位進攻,現在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隨著場上孫青的有一個後二進攻得分,場上比分變成了6比2,藍隊領先。李柯說完,立馬起身叫了一個暫停。
“打得很好。趙芸,一傳到位就堅持快攻,給薛敏和羅宇多打三號位。副攻和主攻還要多做配合,等下一輪西希到二號位的時候,副攻多掩護一點,你也多給她球。另外,加大發球的力度,尤其是發球盯著霍香,她的一傳比較差。對方副攻手打不出來的話,很可能會給曾蕾和金華打。如果是四號位金華扣球,她的進攻實力一般,但手法比較好,這個時候放掉她的斜線攔網,主要盯緊她的直線。你――”
接著他指著李菲,“你負責防守她的吊球和輕抹。”
“沒問題。”
“至於曾蕾?因為她沒有一傳任務,一傳不到位很可能傳給她。她是左手接應,所以你們攔網的時候要把握好時機,一定要注意直線不能漏人。和金華相反,她不太會用手法,肯定是斜線和直線。後排的隊員注意她的斜線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