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起,人們開始熱衷高考話題,議論著那個人家的小孩有希望考上大學,或者哪個孩子最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這種熱鬧程度甚至要趕上這個時候的酷熱天氣了。
粵東的某個小鎮,人口不多,真正上過大學的人就更少了,所以這裏的人更希望自己熟識的人能夠考上大學,哪怕不是自己的孩子,也與有榮焉。不過,大家也同時擔心某個熟悉的、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孩子會上不起大學,並考慮真到了那時,自己能拿出多少錢給孩子湊一湊,好讓他(她)能去那令人向往的神聖之地。
這一切,實在是因為這裏的民風非常淳樸。
雖然改革開放有十多年了,不少地方發展的很不錯,但這個偏遠的鎮子還是很窮,很多人家都靠著兩三畝薄田過日子。最多再多養一頭豬或幾隻雞貼補生活,不能供養一個大學生的人家不少。
今天正是小鎮的圩日,有買賣需要的鄉民都到鎮中心的市場來進行交易,市場裏多了好多臨時的攤位,熟人見麵的笑鬧聲中間隔著買賣的吆喝聲,好不熱鬧。
這個小鎮的圩日為2、5、8,也就是逢農曆尾數的2、5、8日為圩,如農曆初二,農曆二十五等。這裏隔幾天才會一個圩日,四周的小鎮分別選擇1、4、7;2、5、8;或者是3、6、9日為圩日.主要是因為這裏的人相對較窮,難的消費一回,二則大家都在地裏忙活,沒有空來閑逛。
“好靚的妹子呀!”
書攤裏一個正與幾人議論誰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學的大娘,看見進來的兩個女孩驚歎道。大家也隨之把目光看向這兩個選東西的女孩,不過話題並沒有因此停止。
這兩個女孩是一對姐妹花,兩人都明眸皓齒,鼻子端莊秀氣,體態窈窕。
短發的女孩聽見別人的誇讚,都衝著那人笑了笑,紅潤的雙唇上翹,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極為清純可愛。
她們不是親姐妹,而是非常要好的同學。因為讀初中需要住校,兩個不同村子來的她們,分到一個班級,性格相合,三年初中生活下來,益加親密,常常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這次,她們是課餘來買畢業要用的同學錄的。
穿淡紫格子上衣,黑色褲子,短發圓臉的女孩叫黃音,皮膚很白,但缺少血色。她的衣服比較舊,褲腳的邊都破了,上衣也已經發白,不過看起來很幹淨。
另一個穿淺藍印花連衣裙,長發瓜子臉的女孩叫曾艾玲,她的新裙子很合身,腳上穿的鞋子也很好看,家庭條件明顯要比黃音好。
“下周就是我們初三的畢業考試了,你還是想去那個衛校嗎?”
離開書攤後,曾艾玲把新買的筆記本和同學錄放到不遠處自行車車頭的籃子裏,看著黃音問道。然後又說:“剛才來是我帶你,現在回去得你帶我,要不不公平。”
黃音聞言從曾艾玲手中接過自行車默默地推離人群,不說話,臉上浮出憂色。
“問你呢?啞啦?”
“嗯,你知道我一直喜歡軍人,特別渴望去當兵,但我這一米五的身高,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宣傳單說那個衛校是武警醫院的下屬單位,怎麼也與我渴望的製服帶點關係,所以想去。不過,一千多的學費,對我家來說很難拿出來。去了每月還要生活費。哎,想想就頭疼。”
“要不去上高中吧!你的成績肯定能考上好高中。”
“我家的情況你是知道的,高中三年後還要考大學,費用無法承受,上中專的話,可以早點出來工作,幫幫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