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村長們的商談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由於之前對蜀山派的印象良好美好,再加上李誌賢此次也並沒有對他們作出太多的要求。
村長們對於李誌賢提出的定期派出蜀山弟子到各村裏巡遊,維持安保,以及各村落每年派幾名少年少女上山拜師學藝的提議完全讚同。李誌賢留了這些村長們在蜀山駐地上歇息了一晚上之後,他們就紛紛下山去了。
此時的蜀山駐地上麵,原本空曠的平台之上已經又建設好了幾座房舍,除了多蓋了一間練功房之外,其他的都是供門下弟子們住的臥房。而山腰上的那處原來景德門的駐地,因為門下外門弟子的減少而又荒廢了起來。
接下來幾日,王如心與錢安徽也一起回山了。與王如心錢安徽一起來的還有幾個鐵匠、一個落魄的秀才。
李誌賢想著山腰處的那一座寬大的宅院也不能任其荒廢了,就安排幾名弟子再找來幾個泥瓦匠把那處宅院重新又修葺了一下,把王如心帶回來的幾個鐵匠以及那名用來教書的老秀才給安排進了這裏。這一處宅院就用作蜀山派的鐵鋪作坊以及書院了。
鐵匠鋪的作坊的名字李誌賢就取做蜀山鐵鋪,而書院的名字就叫做了蜀山書院。
之後的一個月裏,李誌祥一股腦兒的將門下所有的弟子,包括葉清、郭文、海媚三名內門弟子,都送進了蜀山書院,讓那名秀才首先教會他們識字寫字。
而蜀山鐵鋪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兩名鐵匠也陸陸續續地打製出了幾十把有蜀山字樣的長劍。李誌賢親自試過長劍的質量,彎成了九十度長劍還絲毫沒有問題,看來質量還算不錯。
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王如心也離開了蜀山前往了京城,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這是向弘治帝負荊請罪去了。
眨眼間的九月份裏,除了劉婉兒和錢嬸幾個仆人,整個蜀山派的駐地裏也無其他人了。該學習的學習去了,該練武的練武去了,該回京城的也終於回京城去了。
那麼,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一個人站在景德山山腳下的一處高地上,李誌賢迎著風一個看著遠處坐著馬車上的王如心越來越遠去的影子,直至消失不見。
李誌賢轉過身,握著手中的三夜泉。想象贈送給了王如心的那把含鄱澗,再想想自己目前高不成低不就的越女劍法,心中的那股躁動之感越來越強烈。
李誌賢自己知道,在未來,蜀山派所麵臨的危機隻會越來越大。
地處偏僻的蜀山派不像中原裏的那些大派,互為倚角,遠離中原的蜀山派最有可能遭到魔教的報複。而自己之前所體會到的那種命運為別人所掌握的感覺實在是糟糕透頂。
唯一的自保的方法,隻能使繼續提升自己的武功水平,提升門下弟子們的武功水平,別無他法。
隻是,要怎麼樣才能突破自己目前所麵臨到的瓶頸呢......
李誌賢陷入了沉思,就這樣一邊沉思著,直至到了自家蜀山派的山門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