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不想走,踏出“出有入無”之境後,楊丹心找了一個石頭突兀的地方坐了下來,他需要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思考一下所走過的人生之路,他不知道這百年一次的變遷意味著什麼。
有兩年多沒有見到肖晨和柳青青了,沒有見到表姨媽葛仙姑,也不知道見到她們想說些什麼。
支撐著下頜,看著若隱若現的阿含山,但在楊丹心的腦海裏閃現的確實是餓殍遍野的中原大地,想到那走著的人突然倒地之後,便再也爬不起來的畫麵。
於是心揪得很緊,也不知道該怎麼拯救這些黎民百姓,不知不覺地在腦海裏閃現出李自成的形象來,也許在八月十五之前,應該會一會李自成,他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李自成應該就是時代變革的領頭人,也許重大的變革之後,才是黎民百姓的出路所在。
一種責任感悄然地在楊丹心的心中升起,是應該去會會李自成了,決定下來之後,楊丹心豁然地從那突兀的石頭上站了起來,便又施展出“出有入無”之法,消失在紫封山玄陰崖上的平壩上。
踏出這一次“出有入無”之境時,楊丹心出現在了中原大地的一處,放眼一看,眼前都是些穿著補丁衣服的人,雖然臉上被太陽曬得黑黑的,但卻泛起激動的容顏,一看就知道是些種地為生的農民,許多人背上都背著一個包袱,排著長長的隊伍,這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楊丹心仔細看了許久,選擇了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問道:“請問大哥,你們排著隊是去幹嘛呢?”
“我們這是參加闖王的隊伍!闖王專門打官府豪紳,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這就是咱們農民專門的隊伍,有這樣的隊伍不參加,豈不是與自己過不去?小夥子,你說是吧?”那漢子打量著楊丹心,見楊丹心身著樸實,肩上站著一頭異獸,神色卻也和藹,便說道。
楊丹心臉上堆起了淡淡的笑容,點了點頭,表示了讚同,隨後沿著長隊的側麵向前走,眉頭漸漸皺起,同時在他的腦海裏思考著一個問題,見李自成之後,該說些什麼呢?
腳步越放越慢,走了一會之後,便站定了,此刻在楊丹心心裏很是矛盾,站在人的生命角度,李自成為的是農民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生存,如今這代表的是大多數人,而站在崇禎的角度就是大明江山角度,也就是代表咱朱家的利益,官府的利益,從人數來說是小眾,這小眾和大眾之間如果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那該怎麼辦呢?當然生存才是王道,才是天道。
想明白這些道理之後,楊丹心原本想見李自成的打算也就動搖了,遲疑了片刻之後,還是決定不見李自成,回阿含山,完成八月十五之約後,再做打算。
“毒龍兄,我們還是先到阿含山再說吧!”楊丹心苦笑了一下,拍了拍靈蛇毒龍的蛙頭道,“八月十五之約一過,再回來找李自成吧!如果李自成真心是濟世救人,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說不定咱們……咱們也可以加入流……義軍!”說完,依舊施展出“出有入無”之法,眾目睽睽之下,空間似漣漪波動,楊丹心的身軀突然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