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心”文化(1 / 1)

但是,日本人在這種時候卻非常害羞,特別在意周圍的目光,不敢主張自我。

或許有人會說:“那不是挺好嗎?這種羞恥心屬於日本文化,日本人都是在這種文化中成長的嘛!”

但是,這種理由隻能在狹小的日本成立,而在國際上卻並不廣泛通用。

在全世界,在互不相識的人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自我主張,宣示個人的立場觀點。而羞於表現自我,卻要求別人認同自己,這是日本人獨特的逞嬌求寵心理。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對印度洋大海嘯災後重建的支援。

包括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美國等很多國家都籌措了援助資金,甚至呈現出援助競賽的有趣態勢。

美國的援助資金為3億5千萬美元,居第5位。而且,在前不久運到災區的援助物資箱體上,赫然寫著“US AID”的大字。

那麼大的字毫無疑問會被當地人看在眼裏。

他們會由此深受感動:“瞧!美國人向我們提供援助了!”於是我想,來自日本的物資是不是也可以標注“JAPAN AID”的大字呢?可是,日本人性格內向且愛害羞,所以恐怕還是很難做到這一點吧?

但是,日本人在這種時候卻非常害羞,特別在意周圍的目光,不敢主張自我。

或許有人會說:“那不是挺好嗎?這種羞恥心屬於日本文化,日本人都是在這種文化中成長的嘛!”

但是,這種理由隻能在狹小的日本成立,而在國際上卻並不廣泛通用。

在全世界,在互不相識的人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自我主張,宣示個人的立場觀點。而羞於表現自我,卻要求別人認同自己,這是日本人獨特的逞嬌求寵心理。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對印度洋大海嘯災後重建的支援。

包括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美國等很多國家都籌措了援助資金,甚至呈現出援助競賽的有趣態勢。

美國的援助資金為3億5千萬美元,居第5位。而且,在前不久運到災區的援助物資箱體上,赫然寫著“US AID”的大字。

那麼大的字毫無疑問會被當地人看在眼裏。

他們會由此深受感動:“瞧!美國人向我們提供援助了!”於是我想,來自日本的物資是不是也可以標注“JAPAN AID”的大字呢?可是,日本人性格內向且愛害羞,所以恐怕還是很難做到這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