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從《失樂園》到《複樂園》,作者的主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二者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呢?該如何去解讀這部新作呢?
一聽到《失樂園》和《複樂園》的書名,就會使人聯想起英國詩人彌爾頓的同名史詩巨作,所不同的是,彌爾頓的《失樂園》強調的是要用理性控製情欲,意在表現人文主義對生活的肯定和清教徒式的道德觀之間的相互協調;其《複樂園》同樣是強調消除情欲,體現宗教思想的勝利。詩人寫這兩部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誌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因而喪失了樂園。
而渡邊淳一的同名小說,可以說是反其意而用之。因為渡邊的《失樂園》是主張衝破理性、道德的牢籠,回歸人類的自然天性,而渡邊的《複樂園》則是通過描繪一幅老年人可以隨心所欲生活的理想圖景,呼籲重新找回被近代文明所吞噬的愛的本能,期盼人類能夠早日掙脫一切束縛,回歸生命的原點。就是說,其文學主題非但不是消除情欲,而是鼓勵老年人要不囿於世俗偏見,敢想敢做,敢愛敢恨,享受無拘無束的愉快晚年。
盡管渡邊和彌爾頓的創作主題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二者都是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對人類美好樂園的憧憬。
渡邊先生就《失樂園》的創作主題曾說過:“之所以我在《失樂園》中做了那樣的描繪,是因為我有一種危機感,我感到人類已經迷失了自己的原點,他們不知道在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的反向極上,我們人類充其量不過是動物,既然作為生命的物體來到了這個世界,我們就應該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燦爛,重新喚回生物本應有的雌與雄的生命光輝。《失樂園》的出發點就是力圖在包括性愛在內的情愛中表現這一生命主題……總而言之,我希望那種強迫人們順從同一價值觀的、令人窒息的時代能夠在本世紀壽終正寢。”
這番話同樣適用於渡邊先生的《複樂園》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
《失樂園》著力構築愛與生非此即彼的矛盾衝突,為人們敲響警鍾,主人公以生命為代價獲得愛的樂園,卻喪失了生的樂園;到了《複樂園》,作者所描繪的人人各得其所的幸福樂園,則力圖消除愛與生的衝突,呼籲寬鬆的社會環境,希望所有的人,包括老年人在內,都能在獲得生的樂園的同時,也獲得愛的樂園。這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生活在今天的時代,不應該像美人魚那樣,以喪失原有的一切為代價去獲得愛情。
渡邊文學的主旨,萬變不離其宗,既是對生與死、愛與性終極意義的拷問,也是對當今時代的婚姻製度發出的挑戰。他期待在21世紀,人們能夠接受不同的價值觀,製定各種新的法規,消除對於非婚性關係及其子女的偏見,真正使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生存自由。此外,在醫生出身的渡邊看來,性愛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可以治愈醫生及心理醫生束手無策的疾患的靈丹妙藥。
那麼,從《失樂園》到《複樂園》,作者的主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二者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呢?該如何去解讀這部新作呢?
一聽到《失樂園》和《複樂園》的書名,就會使人聯想起英國詩人彌爾頓的同名史詩巨作,所不同的是,彌爾頓的《失樂園》強調的是要用理性控製情欲,意在表現人文主義對生活的肯定和清教徒式的道德觀之間的相互協調;其《複樂園》同樣是強調消除情欲,體現宗教思想的勝利。詩人寫這兩部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誌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因而喪失了樂園。
而渡邊淳一的同名小說,可以說是反其意而用之。因為渡邊的《失樂園》是主張衝破理性、道德的牢籠,回歸人類的自然天性,而渡邊的《複樂園》則是通過描繪一幅老年人可以隨心所欲生活的理想圖景,呼籲重新找回被近代文明所吞噬的愛的本能,期盼人類能夠早日掙脫一切束縛,回歸生命的原點。就是說,其文學主題非但不是消除情欲,而是鼓勵老年人要不囿於世俗偏見,敢想敢做,敢愛敢恨,享受無拘無束的愉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