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晚到了一個多小時,隻說了一次‘對不起’。”
好像她途中去辦別的事兒,才晚到的。
“有急事需要辦沒關係,來個電話說一下就行,但是她一直沒吭聲,過後也沒有真誠地道歉。”
K小姐好像是說,讓人幹等了一個多小時,見麵後,應趁喝咖啡的間隙,至少道歉兩三次,臨走時再說一聲:“今天讓您久等啦,對不起!”
確實,這是日本人一貫的做法,通過反複道歉來緩和對方的情緒,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更懂禮貌的人有的還會在第二天再次打電話說聲“昨天對不起”。
但R隻道過一次歉,而且還秉持那種不是故意晚到的態度,所以, K小姐才怒從心頭起了。
然而,站在R的立場上看,她的舉動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她一見到K小姐,馬上就說“對不起”,雖然隻說過一次,但已是正式地道歉了,這是很確鑿的。
也許她認為正式道過歉,就是對久等的人賠禮,應當到此了結。“因為有別的事兒”自認為是個很好的理由。或許讓人等一個小時,在中國不是多麼大的問題。
我向常年待在中國的朋友問起這種情況,朋友說,中國人有錯不大愛承認,晚到一個小時可能不會深刻地道歉。
如果是這樣,R一見麵就說“對不起”,應當是相當歉疚的態度。
但作為K小姐來說,隻道一次歉好像有點傲慢無禮,至少應該道歉三次。
我聽著K小姐的陳述,陷入了沉思。
R和K小姐都沒有惡意。她們都考慮對方的事情,並竭盡全力地做事。
當然也都懂得做了對不起對方的事兒應該道歉。
但在現實中,過錯方道歉,是道歉一次還是三次,對方接受起來心裏就會有微妙的差異。
這種情況乍一看微不足道,正因為微不足道,才會悄無聲息地在人的內心深處留下深深的傷痕。
正因為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不和諧感,才導致結果更加糟糕。
如果是顯而易見的憤怒和憎恨,大家都能理解,也都會同情。
然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糾紛,卻會由這種意想不到的瑣事積累而產生,故而更加麻煩,更有悲劇性。
“R晚到了一個多小時,隻說了一次‘對不起’。”
好像她途中去辦別的事兒,才晚到的。
“有急事需要辦沒關係,來個電話說一下就行,但是她一直沒吭聲,過後也沒有真誠地道歉。”
K小姐好像是說,讓人幹等了一個多小時,見麵後,應趁喝咖啡的間隙,至少道歉兩三次,臨走時再說一聲:“今天讓您久等啦,對不起!”
確實,這是日本人一貫的做法,通過反複道歉來緩和對方的情緒,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更懂禮貌的人有的還會在第二天再次打電話說聲“昨天對不起”。
但R隻道過一次歉,而且還秉持那種不是故意晚到的態度,所以, K小姐才怒從心頭起了。
然而,站在R的立場上看,她的舉動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她一見到K小姐,馬上就說“對不起”,雖然隻說過一次,但已是正式地道歉了,這是很確鑿的。
也許她認為正式道過歉,就是對久等的人賠禮,應當到此了結。“因為有別的事兒”自認為是個很好的理由。或許讓人等一個小時,在中國不是多麼大的問題。
我向常年待在中國的朋友問起這種情況,朋友說,中國人有錯不大愛承認,晚到一個小時可能不會深刻地道歉。
如果是這樣,R一見麵就說“對不起”,應當是相當歉疚的態度。
但作為K小姐來說,隻道一次歉好像有點傲慢無禮,至少應該道歉三次。
我聽著K小姐的陳述,陷入了沉思。
R和K小姐都沒有惡意。她們都考慮對方的事情,並竭盡全力地做事。
當然也都懂得做了對不起對方的事兒應該道歉。
但在現實中,過錯方道歉,是道歉一次還是三次,對方接受起來心裏就會有微妙的差異。
這種情況乍一看微不足道,正因為微不足道,才會悄無聲息地在人的內心深處留下深深的傷痕。
正因為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不和諧感,才導致結果更加糟糕。
如果是顯而易見的憤怒和憎恨,大家都能理解,也都會同情。
然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糾紛,卻會由這種意想不到的瑣事積累而產生,故而更加麻煩,更有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