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來京城(1 / 2)

你知道的是你以為你看到的東西,我們隻能夠認識我們所能夠認識的真相。

——何塞·卡洛斯·索摩薩

25年前,我降臨到這個世界,十分平凡。沒有朱元璋出生時的電閃雷鳴,紫青煙起。也沒有睜著眼睛笑著出生這類怪事。我的到來沒有驚動這個沉睡的世界的任何人,而我自認為我為我的親生父母帶來了痛苦——否則他們也不會把我拋棄到孤兒院。

總而言之,我是個孤兒,在我被拋棄的時候,我已經三歲了,記得自己的誕辰,姓名,家門號,唯獨不記得我爸媽的名字,似乎他們從來沒在我麵前提到過,我也沒有聽別人說起過。

在我的記憶裏沒有我父母的相貌,性格,什麼都沒有。

幸運的是,我的親生父母給我了一幅連女人都要嫉妒的容貌,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很早就被領養了。

我的養父母是淳厚的農民,準確的說,應該是大山裏的農民,因為我從被領養起,就跟著這兩位時時刻刻麵帶憨厚神情的農民住在小山村裏,這裏不通水電,喝水要到院子裏的井裏挑水,天黑了要點上油燈,還要防範著山溝溝裏的野狼。

小時候的我不知道生活的艱苦,不知不覺中就習慣了苦日子,每天跟著養父進山打打獵,砍砍柴,運氣好了還能抓幾隻山雀,幾個孩子躲到一邊烤著吃。不過當時的山裏大多是未開發區,家裏窮,打來的野味自己舍不得吃,大部分其實都賣到山下的縣城裏去了,隻有春節才能吃上一點豬肉,所以在我看來,小小的山雀也算是山珍海味。

如果你問到我的養父母這麼窮,為什麼還要領養兒子?

那麼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還沒上小學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大院門口玩,聽到同村的幾個姨嬸在一邊聊天。不知道是哪個嬸子還是大姨說:“我跟你說,東頭老唐家那兩口子結婚十年了還沒小孩,八成啊,是生理問題。”

旁邊的燕姨接話道:“可不是的咧,人家都說他們家新來那小娃子不是他外甥,我們家老劉去縣城那天看見了,老唐家那媳婦在山口那個什麼流浪兒呆的地方站著撒,我看呀,那小娃子肯定是領養的。”

後來我上了學,就不經常在山裏呆著了。

離我們村最近的縣城裏有一家公立的寄宿小學,我養父母花了點錢讓我住校,說是一點錢,其實是他們打拚幾年才攢下來的,他們把我送到學校的那一天,我看著他們,眼睛估計都紅了,因為我心裏憋著一股酸酸的味道。

盡管不是親生父母,但他們在我身上花費的心血比親兒子還要多。

閑話不扯那麼多,說說我自己吧。我叫陳梟,打拚了那麼多年,終於在25歲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從山溝溝裏的小少年晉級到城市青年一列。

在講述我的職業之前,先說說我剛到北京時的一些靈異事件。

由於成績並不優異,以及出於照顧父母考慮,我的大學依舊是在老家附近念的。後來老家的一個老鄉把我帶到北京。剛搬到首都的時候,我手上沒有多少錢,老鄉托朋友聯係了一個偏僻的出租屋。出租屋位於一個老舊的小區,房子至少有40年了,屋裏麵也很舊,牆上都是煙熏的痕跡。

不過我貪便宜,哪兒會計較那麼多,就打算先住進去,以後賺錢了再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