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身水淋淋的鹿黑娃隻穿著一條水淋淋的褲衩,和佩帶著少校肩章一身偽裝的鹿兆鵬緊緊摟抱在一起,兩個荷槍實彈的衛士看見倆人的真摯和滑稽,卻無法體味這兩個朋友此刻裏的心境。還是黑娃首先鬆開手臂,拽著兆鵬的胳膊走進門去。他從裏頭插死了門閂,想想不妥又拉開,隻對衛士說了一句:「誰來也不許打擾!」然後又插上門閂,急忙蹬褲穿衣服,轉過臉問:「我說你呀,你咋麼著蹦到這兒來咧?」鹿兆鵬從桌子上的煙盒裏抽出香煙點火抽起來,說:「你甭問,你先給人弄倆蒸饃,我大概還是昨個晚上過渭河時吃的飯……」
鹿兆鵬身為十五師聯絡科長,是和首批強渡渭河的四十八團士兵一起涉過古都西安的最後一道天然水障的。出發前一刻,他肚子裏填塞了整整一個小鍋盔,這使他聯想起鍋盔這種秦人食品的古老的傳說。這種形似帽盔的食品,正是適應古代秦軍遠征的需要產生的,後來才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它產生於遠古的戰爭,依然適應於今天的戰爭。渭北原地無以數計的村莊裏數以千萬計的柴禾鍋灶裏,巧婦和蠢婦一齊悉心盡智在烙鍋盔,村村寨寨的街巷裏彌漫著濃鬱的烙熟麵食的香味。分到鹿兆鵬手裏的鍋盔已經切成細長條,完全是為了適應戰士裝炒麵的細長布袋;而這種食品的傳統刀法是切成大方塊,可以想見老百姓的細心。那些細長的鍋盔條上,有的用木梳紮下許多幾何圖案,有的點綴著洋紅的俏飾,有的好像刻著字跡,不過都因切得太細太碎而難以辨識。鹿兆鵬掬著分發到手的鍋盔細條時,深為惋惜,完整的鍋盔和美麗的圖案被切碎了,腦子裏浮現出母親在案板上放下剛剛出鍋的鍋盔的甜蜜的情景。
鹿兆鵬是微明時分涉過渭河的。先遣支隊在河裏插下好多道蘆葦稈兒,作為過河路線的標記,最深處的水淹到胸脯,槍支和幹糧袋托到頭頂。渡河遇到並不強硬的阻擊,掩護他們的火炮和機槍壓得對岸的守軍喘不過氣來。跨上對岸的沙地,才發現守軍單薄得根本不像守備的樣子,士兵早趁著黑夜潛逃了,統共隻抓到三個俘虜,又看不到太多的屍體,機槍和步槍扔得遍地,一個強大的王朝臨到覆滅時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鹿兆鵬和他的十數個聯絡科的戰士和幹部,極力鼓動渡河的營長長驅直入,而違背了到三橋集結的命令,一直闖進西門外的飛機場。守軍的阻擊不過像一道木樁腐朽的籬笆,很快被攻破。機場上停著幾架飛機,全都是殘破報廢的老鷹似的僵屍。鹿兆鵬用短槍敲一敲鋁殼說:「胡長官總是撂下傷兵。」這時候,有戰士引著一位穿商人服裝的人走過來,說他是西安地下黨派來的,接應解放大軍來了。鹿兆鵬用槍管又敲了敲機殼,鄭重地糾正說:「老王同誌,你務必記住,從現在起,我們從地下走到地上,成為地上黨囉!」
通身水淋淋的鹿黑娃隻穿著一條水淋淋的褲衩,和佩帶著少校肩章一身偽裝的鹿兆鵬緊緊摟抱在一起,兩個荷槍實彈的衛士看見倆人的真摯和滑稽,卻無法體味這兩個朋友此刻裏的心境。還是黑娃首先鬆開手臂,拽著兆鵬的胳膊走進門去。他從裏頭插死了門閂,想想不妥又拉開,隻對衛士說了一句:「誰來也不許打擾!」然後又插上門閂,急忙蹬褲穿衣服,轉過臉問:「我說你呀,你咋麼著蹦到這兒來咧?」鹿兆鵬從桌子上的煙盒裏抽出香煙點火抽起來,說:「你甭問,你先給人弄倆蒸饃,我大概還是昨個晚上過渭河時吃的飯……」
鹿兆鵬身為十五師聯絡科長,是和首批強渡渭河的四十八團士兵一起涉過古都西安的最後一道天然水障的。出發前一刻,他肚子裏填塞了整整一個小鍋盔,這使他聯想起鍋盔這種秦人食品的古老的傳說。這種形似帽盔的食品,正是適應古代秦軍遠征的需要產生的,後來才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它產生於遠古的戰爭,依然適應於今天的戰爭。渭北原地無以數計的村莊裏數以千萬計的柴禾鍋灶裏,巧婦和蠢婦一齊悉心盡智在烙鍋盔,村村寨寨的街巷裏彌漫著濃鬱的烙熟麵食的香味。分到鹿兆鵬手裏的鍋盔已經切成細長條,完全是為了適應戰士裝炒麵的細長布袋;而這種食品的傳統刀法是切成大方塊,可以想見老百姓的細心。那些細長的鍋盔條上,有的用木梳紮下許多幾何圖案,有的點綴著洋紅的俏飾,有的好像刻著字跡,不過都因切得太細太碎而難以辨識。鹿兆鵬掬著分發到手的鍋盔細條時,深為惋惜,完整的鍋盔和美麗的圖案被切碎了,腦子裏浮現出母親在案板上放下剛剛出鍋的鍋盔的甜蜜的情景。
鹿兆鵬是微明時分涉過渭河的。先遣支隊在河裏插下好多道蘆葦稈兒,作為過河路線的標記,最深處的水淹到胸脯,槍支和幹糧袋托到頭頂。渡河遇到並不強硬的阻擊,掩護他們的火炮和機槍壓得對岸的守軍喘不過氣來。跨上對岸的沙地,才發現守軍單薄得根本不像守備的樣子,士兵早趁著黑夜潛逃了,統共隻抓到三個俘虜,又看不到太多的屍體,機槍和步槍扔得遍地,一個強大的王朝臨到覆滅時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鹿兆鵬和他的十數個聯絡科的戰士和幹部,極力鼓動渡河的營長長驅直入,而違背了到三橋集結的命令,一直闖進西門外的飛機場。守軍的阻擊不過像一道木樁腐朽的籬笆,很快被攻破。機場上停著幾架飛機,全都是殘破報廢的老鷹似的僵屍。鹿兆鵬用短槍敲一敲鋁殼說:「胡長官總是撂下傷兵。」這時候,有戰士引著一位穿商人服裝的人走過來,說他是西安地下黨派來的,接應解放大軍來了。鹿兆鵬用槍管又敲了敲機殼,鄭重地糾正說:「老王同誌,你務必記住,從現在起,我們從地下走到地上,成為地上黨囉!」
老王同誌把西安市區地圖和國民黨守備部隊布防情況資料交給他,又把敵人逃亡前夕破壞炸毀電廠麵粉廠和屈指可數的幾家新興工廠的計劃透露給他。鹿兆鵬和營長隻說了一句,就統一了看法:立即進城!老王同誌幫他們找來了一位鬢發霜白的火車司機,全營士兵爬上了火車。火車呼嘯著開進火車站時,頭一次乘坐火車的土八路們驚叫,一支紙卷的喇叭牌香煙才抽掉半截。這營士兵被分成若幹小組,趕赴電廠麵粉廠和紗廠等要害工廠去了。據說奔到電廠的士兵衝進廠房時,敵特工人員正在壘堆美製炸藥鐵箱。鹿兆鵬走出火車站的時候,聽到西城方向傳來一聲巨響,等他穿過小巷趕到鍾樓時,恰好看見一隊衝上鍾樓的戰士矯健的姿態,領頭的戰士擎著一麵紅旗,沿著這座城市中心的明代建築的四方圍欄奔跑著呼叫著,那一刻兆鵬直後悔沒有一架照相機。他隨之得知,剛才的那一聲巨響是本師本團另一個營的士兵攻進西門時放的炮。西門的門洞被磚頭堵死了,不得不動用炸藥以滿足情急的戰士的心理。他終於親自迎接了五月二十日這個早晨,親眼目睹了一個舊政權的滅亡和一個新政權誕生的最初過程。麵對鍾樓上迎風招展的紅旗,他流下一行熱淚,這正是祭奠無數烈士的最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