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討論的時候,我提出三點意見來和曹文軒同誌商榷:
1. 目前我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農村的兒童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那種城市的高樓文化,還不占主導地位,人與人的關係,不會很快地進入漠不關心的時代。
2.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建設精神文明。“四有、三講”將成為新的社會風範。我們的社會主義製度,我們的革命目的,將保證我們建立起最融洽的人際關係(盡管目前這種關係遭到破壞)。
3. 我們這樣一個強大的民族,有著悠久的傳統,它總是吸收外民族的文化融為己有,很少被外來的文化吞蝕,西方文化要動搖我們民族的根基不是那麼容易的。
曹文軒同誌的發言很新穎,有啟示意義,但用它來關照目前我國兒童文學,還言之過早。
這裏,就出現第三個問題:如何理解和塑造當代兒童。從宏觀上看,目前我國兒童處境可分為兩大類,即大中城市類和農村鄉鎮類。這兩大類中,又可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城市的:幹高知家庭,即富有型的,約占百分之二;中等家庭,即溫飽有餘型,約占百分之三十三;普通市民層,即飯可以吃飽,其他並不富裕,約占百分之六十;困難戶,即生活拮據的,約占百分之五。在農村中,由於地域不同,收入各異,也可分三大類,即沿海沿江地區、中原地區、邊遠地區。而這不同地區中,也貧富有異,但總起來說,收入都不很高,除少數地區外,尚未達到小康水平。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現狀,也即是三億多兒童的生活現狀。再經過五十至七十年的艱苦奮鬥,才可以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當我們看到以上這些基本事實之後,還無法回避生活中這些現象:
1. 我們國家還很窮,工業、農業、交通輸運,各方麵都比較落後。
2. 我們的工作效率很低,普遍存在人浮於事和官僚主義風氣。
3. 上上下下不正之風,似已成為痼疾。
4. 獨生子女多起來了,嬌生慣養成了普遍現象。
5. 競爭已經展開。
6. 農村的孩子參加家務勞動,不少孩子失學;農民的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太少。
所進行的養成教育,與生活現象有距離,甚至有矛盾;兒童在學校的表現,同在家庭中的表現有距離和矛盾,這使兒童文學作家處在一種尷尬的地位上。
在課堂上,老師教育說:“同學們,要有理想,有道德……”
回到家中,孩子看到了:父親提著酒和點心去送禮……
孩子在其中作判斷和選擇。
教科書上說:“我們的社會主義製度是最先進的……”
學生聽到電台上廣播:“不少幹部,以權謀私……”
孩子在其中作判斷和選擇。
再看成年人文學對孩子的影響:
蘇叔陽的《故土》在電台上連播:孩子邊吃飯,邊聽到那個當醫生的男人要在不正派的妻子的屁股上開一刀。
小組討論的時候,我提出三點意見來和曹文軒同誌商榷:
1. 目前我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農村的兒童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那種城市的高樓文化,還不占主導地位,人與人的關係,不會很快地進入漠不關心的時代。
2.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建設精神文明。“四有、三講”將成為新的社會風範。我們的社會主義製度,我們的革命目的,將保證我們建立起最融洽的人際關係(盡管目前這種關係遭到破壞)。
3. 我們這樣一個強大的民族,有著悠久的傳統,它總是吸收外民族的文化融為己有,很少被外來的文化吞蝕,西方文化要動搖我們民族的根基不是那麼容易的。
曹文軒同誌的發言很新穎,有啟示意義,但用它來關照目前我國兒童文學,還言之過早。
這裏,就出現第三個問題:如何理解和塑造當代兒童。從宏觀上看,目前我國兒童處境可分為兩大類,即大中城市類和農村鄉鎮類。這兩大類中,又可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城市的:幹高知家庭,即富有型的,約占百分之二;中等家庭,即溫飽有餘型,約占百分之三十三;普通市民層,即飯可以吃飽,其他並不富裕,約占百分之六十;困難戶,即生活拮據的,約占百分之五。在農村中,由於地域不同,收入各異,也可分三大類,即沿海沿江地區、中原地區、邊遠地區。而這不同地區中,也貧富有異,但總起來說,收入都不很高,除少數地區外,尚未達到小康水平。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現狀,也即是三億多兒童的生活現狀。再經過五十至七十年的艱苦奮鬥,才可以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當我們看到以上這些基本事實之後,還無法回避生活中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