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農家(1 / 2)

春雨過後,田地盡潤。

又到了農忙時節,青坪村的百姓開始忙碌起來,紛紛早出晚歸,引水插秧。

青坪村是淮安府臨川縣西邊的一個村,這裏的村民世代農耕為生,好在今年老爺開眼,雨水頗豐,村裏的老人們是個好年頭,大人孩子的臉上都帶著幾分笑意。

村子西頭有一處半舊不新的泥瓦房院子,四下圍著籬笆,籬笆上爬滿了新種的瓜果藤子,雖然還沒長成規模,但那綠油油滿是生機的樣子,就可以預見再過幾個月能吃上不少新鮮的菜蔬瓜果。

院子四周都打掃的幹幹淨淨,院裏一側擺放著各色農具,看得出這家人還是比較講究,就連柴火都堆放的很齊整。

顧雲浩在院子裏轉了又轉,不禁有些無聊。

他已經四歲了,但還是無力改變什麼,想到這裏,再低頭看看自己又短又的手,顧雲浩就有些煩悶。

誰知道什麼緣故,不過是摔了一跤就穿越到了這裏?還是胎穿。

不錯,他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確切的是他的思想不是這個時代的。

在前世,顧雲浩在念初中的時候,父母就因為一場車禍雙雙亡故,唯一的親人也隻剩下祖母,結果祖母不過幾年時光就去世了,顧雲浩就這麼一個人過了好些年。

拿著父母的賠償金念完了高症大學,最後雖然找到合適的工作,但心裏那份孤寂始終揮之不去。

剛巧他二十七歲生日那,一個人在家喝多了,暈乎乎的摔了一跤,頭在門框上一磕,醒來後就到了這個世界,出生在顧家,還成為了一個嬰兒。

這四年的時間,他也算接受了這個事實,也知道這個時代在現代的曆史課本上並沒有出現,經過了解分析,顧雲浩確定這個時代是在元朝之後,或許因為曆史的分岔,進入了另一個時空。

知道這些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未來的操心。

顧家是典型的農家,家裏有祖上傳下來的二十畝良田,一家人主要就是靠著種田過日子。

家裏年紀最長的是顧雲浩他爺爺顧明良,奶奶李氏是個精明強幹的婦人,把家裏打理的井井有條。

爺爺是縣衙的雜役,每個月才能回一次家。

顧明良是在戶房當差,那可是管著一個縣的稅課收入,即使他一個尋常的雜役,一年下來,除了八兩奉銀外,怎麼也能有幾兩銀子的灰色收入。

爺爺在縣城當差,家裏種田的主要勞動力自然就是顧雲浩的父親跟大伯。

大伯顧長榮是個長相粗糙的農村漢子,因為少年時候經常跟著爺爺到城裏,見識要比旁人強些,為人也很熱心,村裏有什麼事,大家總會找他幫忙想辦法。

而顧雲浩的父親顧長光則更是個老老實實的莊稼漢,估計除了顧雲浩這個獨子外,心裏想的念的就是那二十畝水田裏的莊稼。

經過這麼幾年的耳目濡染,顧雲浩也算知道了這個時代的行情,也正因為如此,才越來越為未來擔憂。

種田確實不算什麼好出路。

比如他們家二十畝水田,雖然這麼多年父親跟大伯一擔一擔的挑糞去養田,但出產也不見得多了多少。

二十畝田一年下來的收成,除了種子、防蟲藥的花銷,就剩下個二十多兩,再交了稅,留下自家吃的糧,一年的結餘也就能賣個七、八兩銀子。

這還得要老爺心情的年頭,要是遇到旱澇之年,收的糧食能夠自己吃就不錯了。

好在顧家人口比較簡單,又大多身子還算健康,還有爺爺當差的收入,日子雖然有些緊巴巴的,但還過得去。

顧家就隻有兩房人,大房就是大伯顧長榮,今年已經三十歲了,娶妻方氏,雖然成親十年有餘,但方氏不易有孕,這麼多年了大伯膝下就一個獨子顧雲濤,顧雲濤今年已經七歲,在顧家族學裏念書。

生了顧雲濤後,大娘方氏這些年都沒見有孕,家裏也曾請大夫瞧過,是體質不易受孕,大伯今後恐怕隻有顧雲濤這麼一個兒子。

若是放在旁的人家,必然會因此嫌棄方氏,但耐不住方氏娘家根基不錯,在隔壁村有五十畝良田,方父又是裏長,加上好歹給顧家生了長孫,顧家也沒在這事上挑揀過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