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瞳之大容天下(出書版)_分節閱讀_99(1 / 3)

主,卻也同時判了田主給農戶七成牛價的銀兩,餘下三成作為吃了稻穀的賠償。

這幾口穀子確實是值錢了一點,但是農戶沒有管好自己家的牛,受點罰也是應當,對於田主來說,出點錢不算問題,麵子保住了才是大事,案子了結,當事人都沒有什麼意見。也不知道常逾怎麼會得知這麼一件小事,居然直達九重,遞到我這裏了,要求重判。

豈有此理,這事都要太府寺卿出麵,要縣令何用?要律法何用?即便縣令沒有秉公處理,也還有郡守、州府各級官吏,並不是睢縣離京都近就該歸京官管了。

我看著凍得手臉白裏透青的常逾,吩咐:“給常大人送杯熱酒!”常逾鄭重謝過,全套禮節一絲不苟,手中那爵酒卻並不喝,而是仍道:“陛下,臣的奏章陛下可有聖斷了?”

我心中暗罵:“這也需要聖斷?翻翻律,不是白癡就能斷!”表情卻沒有什麼變化,慢悠悠地道,“此案似無不妥。”

常逾躬身道:“陛下,農戶之間耕田往來,牛吃了一點穀子也是常有的事情,隻因為涉及富戶,縣令就罰三成牛價,未免過於嚴苛。富者視些微之財如無物,貧者卻看得重於泰山,被罰去這三成牛價,農戶很可能就買不起新的耕牛。這是讓一家人生活沒有著落的事情,怎麼能說是沒有不妥?”

他的聲音震得我耳朵痛,我掩飾著皺皺眉頭,道:“縣令若是處理有失,百姓可到郡府告狀,也可由監察官員報於吏部記入官評,這是正常手續,常卿熟讀律法,豈會不知?為何送到朕這裏呢?”

常逾道:“若是一般案件尚可,但是此事涉及宗室,百姓不會管有沒有監察到員,隻會認為官府袒護富戶!若是-般小案,可謂微不足道,臣怎會攪擾陛下?可是陛下剛剛繼位,應該讓百姓知道陛下對萬民的回護之心啊!若是能有一道旨意下來讓縣令重審,嚴懲那田主,天下百姓就知道皇上是如此愛民,於大苑社稷大有益處!”

明白了.常逾原來是在勸我演一場親民戲。田主算什麼宗室?他家祖宗查到十八代也沒有人姓苑,宗室還能自己種田?不過是說不定哪一代有個女兒嫁給宗室娘舅的外甥的表哥的侄兒之類的摸不著的遠親。

那個農戶既然有耕牛.家道也應該過得去,縣令也不算太過分,像常逾這樣見人就得罪的,朝堂上擺一個做做樣子還行,哪能人人都像他這樣?我還是覺得縣令判案沒有大不妥,固然大家都能看得出他有些偏袒富戶,牛吃了幾口穀子,他可以隻判罰幾個銅板,卻判了三成牛價,但這也是在律法許可的範圍內,縣令本就可以視情節輕重斷案。

親民戲不是不能演,卻沒有必要選擇這件小事,若是田主殺了那個農戶,縣令還判農戶活該,那還差不多需要我派個人去主持公道。

我略略加重了語氣,道:“常卿的意思朕知道,然而律法是約束是天下百姓的,也是保護天下百姓的,宗親也在保護之內,不能因為涉及宗親,朕就要大義滅親,那也談不上公正。律令貴在公而不貴在嚴,欺貧媚富固然司恥,但是為了一己聲名殺富濟貧卻也不是朝廷官員應有的品格。朕覺得,不管為了什麼目的,都不應該損害律法,這才是真正的愛民,常卿以為然否?”

常逾張著嘴,沒料到我會這樣回答,卻也不能說我沒有道理,一時吃癟。我心中暗晴高興,被這個家夥訓斥了半天,終於也回擊一下。

我伸直脊背,又道:“各部各司其事.義有禦史在旁監督,日後……日後隻要做到恪盡職守,社稷自然興旺。”

我本想說日後不應該歸我管的事我不管,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這類事我不管是不管,可不能說出來,若是有個高官欺上瞞下無惡不做也沒有人敢告訴我豈不糟糕?別的不說,光是閉塞言路會帶來的後果,這個常逾就能和我展望一個晚上。

見他一旁認真思索我的話,我心道:“回你自己家去想吧。”於是帶著溫和的笑容道:“雪天路滑,叫侍衛送常大人回去!”

誰知常逾立即道:“陛下教誨臣記得了,定當銘記於心,但臣還有事奏!”

他媽的,還有什麼屁事,我忍著吐他一臉口水的衝動,咬若牙道:“何事?”

“緣何臣的奏章三日未複?便是留中,也應交臣留中二字,表示陛下看過了,何故沒有片言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