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泰然當然清楚這點,不過他雖然內心激蕩,嘴裏卻沒有多說什麼豪言壯語,而走過去,拍拍杜克的肩:“你放心,就算中情局再厲害,在我們的地盤上,我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有來無回。”
幾天之後,杜克接受了一個新的秘密研發任務,為軍方的風洞測試模擬係統進行大幅度的改進,風洞測試是研究空氣動力實驗最有效的工具,通過人工產生和控製氣流,以模擬飛行器或物體周圍氣體的流動,並可量度氣流對物體的作用以及觀察物理現象來研究航天器的氣動特性。
不但在各種飛機導彈、宇宙飛船等航空航天器研製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設施,而且在汽車、高速列車、船隻的空氣阻力、耐熱與抗壓試驗方麵也有廣泛用途。可以說這是一個國家一種重要的工業基礎設施。
國內在風洞上投入極大,在蓉城附近26基地建成了全亞洲最大的風洞群,先後建成數十座各種常規風速風洞和超音速風洞的專業設施,並且在這些基礎上開發出來一套運行在超級計算機之上的數值模擬係統,極大促進了國內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一係列的火箭、神舟飛船、現有主力三代戰機和四代戰機等等都通過了種種極端特殊氣動驗證。
但是相對於完善硬件測試環境來說,風洞模擬係統的優化改進不大,很多氣動驗證工作現在還無法通過計算機模擬進行研究,而必須采用實際的風洞測試驗證,這不但大大增加了研發的時間,也極大的增加了研發成本。
像美國航天飛機的測試,早期計算機模擬應用不完善的時候,需要在實際風洞中進行幾萬小時的風洞測試,而為了模擬出超音速風速效果,這種風洞運行需要的瞬時功率要達到數萬甚至數十萬千瓦,由此可見進行這種測試費用之高。
因此,改進這個風洞模擬測試係統,使之能夠進行大部分風洞測試的模擬運算,無論是從節省研發成本還是加快研發進度來說都非常有意義。
但是這種改進涉及到極為複雜的建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本身就是一種技術難度極高的改進,要不是在數學和計算機方麵都有極深的造詣,再加上無數風洞實際測試的各項數據積累,根本談不上改進。
杜克由於在核反應研究模擬應用上麵的傑出表現,早就被26基地的主管盯上,向總裝多次提出聘請杜克來改進他們的模擬係統,但是由於這個東西研發可能曠日持久,另外也不是迫切急需,加上杜克從來就沒有空閑過,上麵就沒有安排。
這次秦泰然借美國中情局這件事,讓杜克能夠有一個合理的借口暫時消失一段時間,便給他安排了這個事情,讓杜克可以名正言順地住進這個守衛森嚴的基地中,等於一下子將杜克的安全警戒級別提升了好幾個層次。
而專門為杜克鋪設一條獨立對外光纖,則能夠讓杜克在基地中仍然可以通過加密線路繼續遙控外麵的項目進展。